• 21阅读
  • 0回复

百年忧患史一曲正气歌——中国革命博物馆“近代中国”陈列巡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16
第1版(要闻)
专栏:

  百年忧患史一曲正气歌
——中国革命博物馆“近代中国”陈列巡礼
本报记者
百年风云在这里集成一幅恢宏的画卷;
百年沧桑在这里凝成一篇磅礴的史诗;
百年巨变在这里融成一首悲壮的乐章。
这里,凝聚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碧血丹心铸就的民族之魂。
这里,浓缩了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屈辱走向辉煌的过程。
建党七十五周年前夕,中国革命博物馆“近代中国”陈列正式对外开放。刚刚修缮完毕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厅宽敞明亮,经多年收集到的展品一件件布局紧凑。观众们时而驻足细观,时而敛眉沉思,显然,他们都已深深地沉浸在这一凝重肃穆的历史氛围之中。
屈辱的历史不屈的人民
走进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序幕厅,迎面一幅长十七米、宽四米的陶釉浮雕壁画,它同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人民的胜利”和孙中山先生亲笔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以及新中国成立时的第一面国旗、庆典礼炮等珍贵文物,构成一个完整的立体布局,概括反映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艰辛的奋斗历程。
“妈妈,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怎么会是外国人?”一位七八岁的小男孩手指着一张图片问。那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三个美国兵在故宫太和殿上的一张照片,他们的神情是那样得意。
这位母亲该如何回答呢?还有青岛信号山那块刻有德、日两国文字的第德利希石记功碑图片,还有那份写有“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清廷诏书……
不少观众摇头叹息,然而正像一位来自宁夏的青年观众所说的那样:“中国人是不会当亡国奴的。”
从三元里古庙旗到依兰县军民为阻俄舰入侵在松花江中设置的拦江锁,从藏族同胞抗英过程中的有关信件到义和团战士使用过的枪矛,这一件件展品充分昭示着中国人民的不屈意志,而这种抗争精神永远是中国百年屈辱史上一抹鲜亮的底色。
扬眉吐气要靠中国共产党
“未来的丰功,未来的抗战,恐怕还是要靠共产党吧。”“可惜我的体力不顶强,不能参加红军去作战,否则倒是一个报国机会。”
这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将领赵渭滨与子家书中的摘录。(此信现展于中国革命博物馆;赵系国民党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少将参谋,一九三八年三月牺牲于山东滕县。)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所有在红旗下长大的人们都听过这句话。然而,不是所有人都真正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它是中国近百年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它是千万志士仁人经历了无数次曲折磨难用鲜血和生命探索得来的真理。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当家作主人。
在展览的最后一个陈列室,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木帆船,许多人看后惊呼:这就是渡江战役登陆第一船?人民军队就凭这个突破了国民党严密防守下的天堑长江?
天意吗?不,是人意。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担负起领导中国的重任,首先在于它以先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武装,从而结合中国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最生动的一个例子便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在我国历史上首次成功地解决了农民问题。在国民政府的统治下,中国农村的封建土地制度并没有丝毫的改变。展室橱窗里的几幅资料强有力地反映了当时国统区农民生活的惨况:一是四川大邑县地主刘文彩1934年1月的剥削帐本,一是云南刘和同卖妻文约,贫富之悬殊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可更为荒唐的是一张1933年四川灌县征收局向农民预征1974年粮税的收据……与此相对照,解放区的一幅照片则让人联想起那首著名老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照片上,那位刚分得了土地的农村老大爷一脸喜气,笑得是那么地舒展。土地改革政策的实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在后来的“三大战役”中,广大农民运粮食和枪炮,踊跃支前。事实证明,这是决战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架平平常常的为淮海战役运过弹药的单轮小推车;一位农家妇女做军鞋用过的锥子和煤油灯;还有一口塔山狙击战中群众送上阵地的水缸,那上面弹洞犹存……这些文物说明,我们的党是赢得了广大人民拥护、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
红军长征物品的陈列柜前围满了观众。这里有红四方面军战士周广才在70年代捐赠的当年长征吃剩下的一段皮带,有红军女战士翻越雪山时穿的带有脚码子的防滑鞋,有红军过草地煮野菜用过的搪瓷缸,还有曾经代替食盐泡水喝的带有咸味儿的石块……不少观众感动地说:红军长征的故事以前只是从书本上看过,课堂上听过,现在亲眼目睹了这些实物,才更加明白当时情况的艰苦。然而,是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着这些战士走完漫漫长征途,走上烽火抗日路的呢?
在一丛葱郁的“竹林”中,我们看到了一段发黄的竹节,上面刻有“中国革命成功万岁”八个字,旁边的说明文字写道:“1931年湖南平江部分游击队员在反‘围剿’斗争中被敌围困在焕新乡的竹林里,他们在六棵竹子上刻了标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信念。这是中国革命斗争胜利的又一重要因素。
尊重历史勿忘历史
“近代中国”陈列是在原“中国革命史”陈列基础上修改调整而成的,由于展览面积的缩小,展品总数从4500件减至2300件,而其中又增加了反映旧中国经济文化方面的一些资料实物,以表现整个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曲折进程。
反映革命斗争方面的展品数量减少了,会不会削弱近代革命斗争主题的表现呢?
回答是否定的。
一是相对次要细节的省略使重点展品无形中更为醒目突出;二是加强了某些重点展品的表现力度,例如中共一大会议原址由模型改为按实物基本上1∶1复制,予人的观感更加强烈;三是某些文物的位置从新角度进行了调整,历史逻辑性和专题性相结合,从而更加合理。
6月12日,展览的第一天便迎来了2100多名观众。
在博物馆宽敞的休息大厅里憩息的参观者纷纷赞许这次陈列形象性强,很有看头,受益匪浅。
一位自抗战起就参加革命的老将军在参观完陈列后说:“看了这个展览对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展览符合历史,系统、简练、动人。不仅我们要看,年轻人更要看。看了这个陈列才知道今天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许多人奋斗牺牲换来的。感谢革命博物馆。”
在抗日战争单元的展品柜前,一位妈妈一字一句地耐心为孩子读着说明文字……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特别是对于跨世纪的一代青年,更应该知道中国百年的屈辱史、百年的抗争史;应该知道安定城门上曾经飘扬过英法的国旗,它是中国近代政治腐败的印记;应该知道李大钊、江竹筠等烈士在狱中留下的感人的遗言,它们是共产党人慷慨气节的见证……
走在博物馆宏伟的厅堂里,面对着一幅幅图片,一个个实物、塑像,你真的会觉得该看的东西太多。这百余年历史所含的分量很重很沉,井冈山红军用过的油灯,泸定桥头的一截铁链,当年地雷战中用过的地雷……这许多,无不值得我们好好地思索回味;还有一些展品,其本身的辗转过程就是一段动人的故事,像斯诺收藏的毛泽东同志戴过的红军帽,延安鲁艺学员绘制的抗日救国宣传画等,都曾漂洋过海。
尊重历史,是为了不忘历史。“让事实说话!”革命博物馆办公室主任黄效东在谈及当前某些虚无主义和所谓的“假设史学”时如是说。历史有自身的发展必然,其规律性不容忽视。
走出中国革命博物馆大厅,厅外阳光普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升旗杆就屹立在博物馆院中。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人走入这座历史的殿堂,聆听“时光隧道”中那百年历史浑厚的回响……(附图片)
“近代中国”陈列开放以来,每天都有几千名观众前往参观学习。图为华北油田党员培训班的学员们在认真听取工作人员介绍1949年开国大典时的盛况和国旗、国徽图案的由来。
(本报记者李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