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听哈萨克斯坦汉学家谈哈中友好源远流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18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听哈萨克斯坦汉学家
谈哈中友好源远流长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尹树广
哈萨克斯坦有两位著名汉学家:克拉拉·哈菲佐娃和康斯坦丁·瑟罗耶什金。前者在研究中国明清对中亚外交政策方面颇有建树;后者则以研究现代国际关系见长。二人均是哈总统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在江泽民主席访问中亚三国前夕,记者采访了这两位汉学家,他们纵论古今,对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中亚之行侃侃而谈。
出乎我的意料,与克拉拉博士一见面,她便“之乎者也”起来,用流利的汉语诵出一首让我“发蒙”的古诗: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还故乡。”
吟哦甫毕,克拉拉博士便解释说:“公元前115年,西汉时期的西君公主离开中原,远嫁给乌孙国国王(中国古时称今天的哈萨克人为乌孙人)。那时,西汉皇帝采取和亲政策,以保持同周边民族的友好和睦关系。”
她接着感慨道,刚咏的那首边塞诗表现了西君公主思念故乡的缠绵感情。更重要的是,这首诗证明中国和哈萨克人民自古就存在友好的交往。
克拉拉曾出版过《14—19世纪的中国中亚外交》等专著。三句话不离本行,交谈中,她的思绪一直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游:“中国古时的张骞、玄奘高僧等都曾在中亚留下过足迹。18世纪以前,有关哈萨克的记载只有在中国的文献档案中才能找到,而且它对中亚的记载也最系统。”纳扎尔巴耶夫总统14日在参观中国文化展时曾提到,哈中人民自古就像亲戚一样,他所引用的正是克拉拉教授提供的材料。
与克拉拉教授引经据典不同的是,瑟罗耶什金博士多是从当代国际关系的战略高度看待江主席的来访。他说:“从现代国际关系角度看,江主席的访问意义深远,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对中亚的首次访问,访问本身就说明了一切。它证明中国致力于发展同中亚各国的平等伙伴关系,更体现出中国重视周边外交,希望有一个稳定、宽松的国际环境,以利于实现经济现代化。这一重大外交行动同时将告诉世界,中国十分重视发展同西部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瑟罗耶什金并不回避问题。他认为,由于种种原因,哈中两国彼此的了解还不够。这一方面是由于舆论宣传不够,另一方面因为中亚相对封闭。如果彼此进一步加深了解,双边关系就会愈稳固、持久。
他强调,两国在政治上不存在问题,不久前的“上海协议”为各国加强安全与信任做出了表率。他同时补充说,在建立相互信任的政治关系的同时,应加强哈中在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比如说,应更有效地利用经过德鲁日巴—阿拉山口的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建立更多的以经济合作为内容的合资企业。
作为向总统提供战略性决策建议的高级智囊人员,他语气肯定地说,“哈萨克斯坦领导人坚决反对有损于中国领土完整的各种形式的民族分裂主义活动,不允许任何人在哈土地上从事反对中国的活动。这有利于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符合哈国家根本利益。”
常言道:温故而知新。中哈两国人民是吟着“吾家嫁女兮天一方”这首千古绝唱从历史中走来的,因此,我们完全相信,在迈向21世纪门坎的今天,中国同中亚各国人民必将谱写出更动人、更优美的友谊诗章。
(本报阿拉木图6月17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