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乡村教坛孺子牛——记山东宁津县宁津镇詹庄村小学教师乔桂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17
第11版(教育)
专栏:学苑秀木

  乡村教坛孺子牛
——记山东宁津县宁津镇詹庄村小学教师乔桂莲
尤炳君
乔桂莲走上讲台,面对46张稚气未脱、充满渴望的小脸,她高声地讲着。这是她在宁津县乡村小学任教的第30个年头,也是她身患乳腺癌,手术后的第4年,虽然刀口还在隐隐作痛,但一登上讲台,她就充满激情。
乔桂莲毕业于河北省女子师范学校,1965年她随从部队转业的丈夫来到山东省宁津县,先后在宁津镇的皮洼、西白等村任教。由于她教学成绩突出,1974年被调到当时最困难的詹庄村小学任校长。
詹庄小学教学条件十分简陋。全校百十号“泥孩子”挤坐在4间土草房里,仅有3名民办教师任教,入学率和升学率都低得可怜。她教的五年级学生还有两个月就要毕业,而课本才学了几页。为给学生补上课,乔桂莲找到村里的铁匠,做了几十个小煤油灯。每天早6点,学生们提着灯来,晚上8点半,送走孩子们,乔桂莲再批改作业,常常忙到深夜。
面对师资匮乏,乔桂莲一边向领导请求增加教师,一边在村里物色教师人选。高中毕业不久的荻玉芹、杨书和、詹瑞廷等4名青年,在她的动员下先后走上讲台。为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乔桂莲手把手地帮助他们备课、批改作业,给他们上演示课,很快他们成了学校的顶梁柱。
乔桂莲从不耽误学校的事。在她搬到县城住后,每天要往返两次,其间要走3公里的土路。雨雪风雹不知袭击了她多少次,不能骑车她就步行,土路上留下了她数不清的脚印。
乔桂莲在詹庄教学23年,全村入学率和升学率一直保持100%,多次在全镇夺得多项单科第一名,先后有1000多名学生毕业,其中有38人考上大、中专院校。乡亲们打心眼里喜欢她,经常把刚摘的瓜果、蔬菜,刚磨出的面粉,刚出锅的热饺子,送到她家……1991年8月,镇教委准备调乔桂莲到大香学区任校长,乡亲们自发来到镇教委,要求不要调走乔老师,许多人哭得泪流满面,面对这动人场景,镇教委答应了乡亲们的请求。
正在乔桂莲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之时,德州地区人民医院诊断出她患了乳腺癌,需马上做手术。手术前,几名护士望着神态安静的乔桂莲,问道:“乔老师,治好病,您想干啥?”她望着洁白的天花板说:“我还要当老师。”手术后,她慢慢睁开眼睛,看到詹庄的村干部、村民代表和教师代表守在床前,她却不放心地说:“你们来了!学生怎么办?我没事,都回去吧!”
乔桂莲在医院做完植皮手术还未痊愈,她就要求出院了。几天后,她要丈夫送她去学校看看。因为这些天来,每天都有几十名学生来看她,怎么劝说也不听,这样下去,不就耽误了学生们的学习吗?这时的乔桂莲因手术后伤口还未愈合,右胳膊抬不起来。丈夫心想:送她去学校一趟也不错,既劝服了学生们,也让她放下心来。谁知,从那天起,乔桂莲接着上班了。骑车右手扶把不行就只用左手,土路不平,车子颠得右胸疼痛难忍,她就步行,右手抬不起来无法板书,她就起早贪黑不停地锻炼。慢慢地,右手终于能够向上直举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