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陶行知的“贺客”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17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史钩沉

  陶行知的“贺客”诗
梁吉生
什么学校最出色?当推南开为巨擘。
会考几乎不及格,三千里路来贺客。
请问贺客贺什么?贺您几乎不及格。
倘使会考得第一,贺客就要变吊客。
这是1934年陶行知写的一首题为《贺客与吊客》的诗。这年10月中旬,陶行知应邀到南开大学讲演,当得知南开中学和南开女中在河北省会考中成绩不佳,校长张伯苓不肯牺牲学生的宝贵生活以迁就“机械地毁灭生活力的会考制度”时,颇为赞赏。当天晚上一见张伯苓就向他道喜。张问喜从何来?陶说就是为你不把会考放在眼里呀!两人击掌而笑。
南开向以教学质量高著称,会考名列前茅自然不在话下。但张伯苓不愿把学生当作考试工具,更不愿以迎合社会上的各种会考泯灭自己的办学特色。
张伯苓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突出的地位。因此,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他反对造成学生读死书的教育。他说:“只知道压迫着学生读死书的学校,结果不过是造出一群‘病鬼’来,一点用处也没有。”他一再强调,南开是造就“活孩子”的,不是造就“死孩子”的。假如学生只知抱着课本来念,只计算分数的多少,对课外的事毫不关心,如此就成了“死孩子”。所以,“一个人念书要念活的,不要念死的书”。
陶行知对张伯苓的这一教育主张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南开“在一般学校中是办理得最认真而有精神。它之所以有这种精神,就是因它在教课之外,还相当地注意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不肯把学生完全当作书呆子教。”
历史证明,张伯苓强调素质教育,反对死读书本的办学思想是正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