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周庄的魅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17
第12版(副刊)
专栏:文化广角

  周庄的魅力
秋石
驳岸、拱桥、水巷,齐整、光溜而又狭窄的石板街面,构成了千年水乡古镇江苏周庄的特有风貌。缓缓地穿行在有着诸多明清建筑的静谧街巷里,人们恍若置身于一个古老的年代。
四面环水的周庄,犹如泊在大湖中的一片绿荷。南北市河、后港河、油车漾河、中市河四条呈井字形的河道,将古镇分割成八条窄窄的长街,粉墙蠡窗的房舍就这样依水而筑。在如今镇上的近千户民宅中,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物保存完好的达半数以上。其中有近百座古宅院第及60余个砖雕门楼,还有过街骑楼和水墙门。周庄历来人文荟萃,西晋文学家、大司马东曹掾张翰(季鹰),唐刘禹锡、陆龟蒙,清龚自珍等都先后寓居于此,至今部分遗址尚在。本世纪初的著名文学社团“南社”社员住宅保留达30余处,有叶楚伧、王大觉、费公直及柳亚子堂弟率初先生的旧居,有陈去病先生的祖居遗址,还有当年“南社”社员饮酒吟诗集会的“迷楼”,至今完好如初。
那一年的仲春,多愁善感的三毛冒着霏霏春雨前来寻访。隔着车窗,看到雾茫茫天地间若隐若现的阡陌、村舍、湖水,她不由得一扫多年的阴霾,为平生第一次领略烟雨江南的万般秀色而感叹。在镇边下车时,路旁的油菜正沐浴在潇潇春雨中,开得那样的清纯迷人。痴情的她弯腰伸手摘下一朵金珠连串的油菜花,放在嘴中嚼着,喃喃地说道:“在台湾,几乎看不见油菜花了!”那壮观的花景,竟使她忘情地溢出了眼泪……
多少年来,各个门类的艺术家们一个接一个地走入古镇,各择一隅,操起笔,端起镜头,锤炼精美的文字,调弄缤纷的色彩,捕捉活生生的影与像,企图从剥蚀的老墙和伛偻的石拱桥边,窥尽古镇密密匝匝的年轮和沉甸甸的内涵。
早在《吴越春秋》中,周庄地域便有摇城之说,相传吴王少子摇和越摇君曾受封于此;而在数载前于镇郊太史淀中发掘到的良渚文化遗物,则令古镇的文明史显得更为灿烂悠久。
国画大师吴冠中先生撰文赞道:“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则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周庄不仅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
1984年金秋十月,在美国纽约,一位名叫陈逸飞的旅美华人画家,以建于明万历年间最能展示古镇神韵的周庄双桥为素材,创作了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之油画,连同他的其他37幅作品,在美国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创立的哈默画廊展出,一时引发全美轰动效应。尤其是那些运用油画和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技法创作的作品,描绘了姑苏小桥流水和江南田园风光,从而将一批一批的西方观众带向了神话般的境地。同年11月,哈默访华时,出重金购得《故乡的回忆》,并以此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被广泛传为佳话。
1985年,这幅油画经陈逸飞再加工,成为首日封。陈逸飞以其卓有成效的努力,不仅使自己跻身于世界丹青沙龙,也使千百年来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使越来越多的世人领略了中国水乡古镇的旖旎风情。
从那时以来的12年中,古镇周庄共接待了中外游客近400万,一成以上来自海外,最高时日游客量可达万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