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读“捕蝗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17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读“捕蝗谣”
杨洪立
弄虚作假,谎报政绩,是旧时官场一大顽症。有一首《捕蝗谣》便传达了这一信息,揭露了这一痼疾。
《捕蝗谣》是清代沈云尊所作,词曰:“急捕蝗,令如火;事关官黜陟,小民焉敢惰。东村西村办酒浆,胥吏杂沓来捕蝗。蝗兮蝗兮驱不去,禾稼转受蹂躏伤。……官今报蝗不为害,大府交章荐治最。”
请看,捕蝗明明是一件好事,却在那些不求实效、专意弄虚作假的官吏那里,变成了一场扰民害民的闹剧。“东村西村办酒浆,胥吏杂沓来捕蝗。”这哪里是来“捕蝗”,搞“助民劳动”,分明是“肚里没有油,基层走一走”,到下边吃喝玩乐来了。就这样子瞎折腾一通,回去却可以吹嘘上报“捕杀”了多少公斤蝗虫,“驱净”了多少亩或多少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蝗灾了!“蝗兮蝗兮驱不去,禾稼转受蹂躏伤。”多么辛辣的讽刺,多么有力的控诉!
据说,《捕蝗谣》的作者就曾当过知县,难怪他对吏情如此熟悉,对大轰大嗡、劳民伤财的做法看得如此透彻,解剖得如此深刻!
今天这样的事儿还有没有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前不久,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曾就一些地方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耍花架子、挖“碟子塘”,搞“典型形式主义工程”的问题,大发了一通脾气,就是一个例证。还有前些年沸沸扬扬了好一阵子的“肥城数牛”事件,上级派下去那么多人一头牛一头牛地数,结果却愣是没算计过弄虚作假者,还是让借牛凑数、制造假政绩的官员给蒙了一回,着实令人慨叹不已。
所憾者,《捕蝗谣》作者所处年代,不像今天这样有形形色色的大赛评奖。不然,若让这个作品参加讽刺诗或杂文一类的评奖,那么我是愿投它一票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