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富了方丈穷了庙”小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18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议论风生

  “富了方丈穷了庙”小议
许煜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是陈毅同志留下的警醒世人的名言。然而现实生活中恰恰有些伸手不被捉的咄咄怪事。君不见,当某些企业严重亏损乃至倒闭关门时,有些承包人却成了富甲一方的“大款”。企业死活似乎与他们毫不相关,他们照样盖洋房、买洋车,花天酒地,气派非凡,依然一副阔佬的派头,绝无惶恐愧疚之色。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富了方丈穷了庙”。
且看那些“富方丈”吧,他们大都能说会道,颇善钻营,“官瘾”十足。在极端利己主义私欲的驱使下,他们的官欲就是弄把厂长、经理的交椅坐坐。这些人一旦有了权,交椅坐稳之后,便不择手段地大捞特捞,视国家、集体财产为私有,随意挥霍、侵吞。与此同时,他们对那些他们认为用得着的人,刻意巴结逢迎。或以花言巧语邀宠;或以钱物馈送;或以色相引诱。
于是乎,当一些好端端的企业被某些“方丈”蛀空之后,千方百计为其开脱遮掩者有之;奔走说情者有之;通风报信者有之。如此一来,有的“富方丈”腰杆子硬了,气也粗了,以至于群众的监督、规章制度的约束、法律法规的威严对他们几乎都失去了效用。
“富方丈”们是混入企业承包人队伍的害群之马,只要治理及时有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迟,忽视抓,权钱交易不敢抓。若如此,“富方丈”一旦成了气候则将贻害无穷。一是助长了某些“方丈”不捞白不捞的侥幸心理,胆子将越来越大,手法越变越精;二是国家、集体财产的大量流失。一些企业被“富方丈”掏成了一副空壳,无法收拾;三是烂掉了部分干部。
由此可见,对某些“富方丈”的宽容,就是对人民的犯罪。但愿法律、正义、道德、舆论的力量一齐行动起来,使那些劣迹昭然的“富方丈”成为过街的老鼠,尽管他们只是极少数!(江苏《党的生活》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