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巩固前南和平的重要一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19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巩固前南和平的重要一步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吕岩松
前南斯拉夫地区控制军备协议14日在意大利古城佛罗伦萨正式签署。该协议限定了南联盟、克罗地亚、波黑三国以及波黑内部穆克联邦和塞尔维亚共和国的重武器数额,并且明确规定16个月内(从7月1日算起)销毁多余武器。这是前南地区达成的第一个控制军备协定,也是落实代顿协议过程中取得的又一突破,对巩固该地区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991年6月前南战争爆发后,号称“欧洲四强之一”的南人民军旋即解体,新独立的国家迅速创建了自己的军队。代顿协议签署后,冲突各方虽然脱离了接触,但其军事对峙程度并未降低。为了消除再度爆发战争的危险,建立起新的“力量平衡”,美欧等西方国家要求前南各方就控制军备问题进行谈判,它们还提出了具体的谈判原则,即南联盟、克罗地亚、波黑三国重武器比例为5∶2∶2,波黑穆克联邦与塞尔维亚共和国重武器比例为2∶1。
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主持下,南联盟、克罗地亚、波黑、波黑穆克联邦和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5方于今年1月4日在维也纳开始谈判。由于谈判内容直接关系到安全利益,各方态度都十分强硬,甚至在一些具体的技术性问题上也争吵不休,经过长达半年的努力,谈判各方最终于本月初就协议的绝大部分内容达成了一致。但12日在奥斯陆举行签字仪式时,波黑政府以协议前言部分未能明确区分“国家”与“实体”两个概念为由拒绝签字。代顿协议军事部分的执行情况一向进展顺利,控制军备协议未能如期签署引起西方的强烈反应,德国外长金克尔甚至惊呼这是波黑和平进程中第一个“重大波折”。为迫使波黑政府改变立场,美国等西方大国一方面加大了对波黑政府的压力,同时又许诺今年将向波黑穆族提供先进武器装备。西方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再度奏效,波黑政府做出妥协,在佛罗伦萨签署了控制军备协议。
如果说控制军备协议来之不易,恐怕落实起来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首先,签约各方(尤其是波黑内部两个实体之间)缺乏相互和解的政治愿望,此次它们做出控制军备的承诺更多地是迫于西方大国的压力。就在协议签署前一天,克罗地亚和波黑的一些高级官员还对新闻界表示要加强军事力量,不准备限制本国的重武器数量;其次,根据协议规定的限额,波黑塞族需将其重武器削减一半,南联盟也将削减1/4,而波黑穆克联邦和克罗地亚则可进一步扩充。据报道,联合国取消对前南地区的武器禁运后,波黑穆斯林方面将立即得到40辆坦克、100辆装甲车、30架直升机。在目前的政治气候下,波黑塞族和南联盟自然不愿意单方面削减军备;第三,控制军备的国际监察手段尚停留在纸面上,具体实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值得注意的是,南联盟和波黑塞族近来不断指责美国等西方国家过于偏袒穆、克两方,要求恢复国际调解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控制军备协议来之不易,落实起来更加困难,这反映了近一阶段前南特别是波黑局势的特点:代顿协议的许多硬性指标虽都如期完成,但似乎缺乏坚实的现实基础。于是在西方舆论乃至政界中出现了“改造大环境”与“完成硬指标”哪件事优先的争论。前者看重成就下掩盖的问题,而后者则强调为问题的解决注入活力。两种观点孰是孰非,难下断言。不过,目前硬指标一说已明显占了上风。
(本报贝尔格莱德6月17日电)(附图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