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两个转变” 河北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四川农田水利建设见实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20
第1版(要闻)
专栏:

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两个转变”
  河北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四川农田水利建设见实效
本报石家庄6月19日电记者陈国琦报道:河北省采取有效措施,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推动农业逐步实现“两个转变”。
1994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下发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意见,要求各级领导要像办工业那样办农业,抓拳头,上强项,并确定了近几年各县、市在农业产业化方面需要达到的目标,制订了在政策、资金、技术、物资等方面的扶持措施,使全省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大大加快。
全省各县市确立了一批主导产业,涌现了一批优势产品,使农业生产专业化跃上新台阶。据统计,全省初步成型的“龙”型企业已达2000多个。这些企业已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走上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的轨道。
河北各县市还打破行政社区界限,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形成“数乡一业,多村一品”的区域化经济格局,涌现出了一大批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大大提高了产品开拓和占领市场的能力。逐步完善“农业链”,改革经营机制,努力实现服务社会化。全省仅县级以上专业化经营服务协会就有100多个。承德长城种子(集团)公司坚持服务+利益的原则和科技+品种的做法,努力向农户延伸,逐步形成种子产业和农户收入、服务社会化同步发展的格局。现已建成25万亩杂交玉米种子、4万亩脱毒马铃薯种薯、1.5万亩内外销蔬菜种子的稳定的国家级生产基地。这家公司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使供种范围覆盖全国21个省市区。全市每年有8万农户依靠制种增收2500万元。
本报成都6月19日电记者罗茂城报道:四川省委、省政府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经验,从多年旱涝灾害频繁的省情出发,提出“治水兴蜀”战略方针,以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确保农业连续丰收。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大旱之年要反思,反思之后要大干”,加快“治水兴蜀”步伐。据了解,“八五”期间,四川共完成水利投资110亿元,累计投入劳动工日48.2亿个,全省新增蓄引提水总量10.4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2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万平方公里,新建江河堤防280公里,修复堤防420公里。去冬今春,四川全省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热潮,全省日上工人数达366万人,投入资金大幅度增加。
为充分调动群众“治水”的积极性,四川实行大、中、小、微并举的方针,即由中央支持、省里集中一定财力修建一些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同时,依靠群众,大搞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受益直接的小型、微型工程。据了解,目前全省有山平塘58万口,蓄水量达26.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725万亩,相当于全省新修大、中型水库的灌溉面积,为治涝治旱、夺取农业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