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高校是发展科技事业的重要力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19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高校是发展科技事业的重要力量
温家宝
对于高校的科技工作,小平同志有过多次明确阐述。他在1977年7月29日的一次讲话中指出:“重点大学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同年8月8日再次讲道:“高等院校,特别是重点高等院校,应当是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军,这一点要定下来。它们有这个能力,有这方面的人才。事实上,高等院校过去也承担了不少科研任务。随着高等院校的整顿,学生质量的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会逐步增强,科研的任务还要加重。朝这个方向走,我们的科学事业的发展就可以快一些。”“重点大学都要逐步加重科研的分量,逐步增加科研的任务。”
全国有1054所普通高校,教职工10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0万人;有280万在校学生、13万在校研究生;有科研机构3309个,理工农医等学科的研究与开发人员13万多人。全国高校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0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6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4.3%、30.7%和8.7%。在国家教委的统一领导和科技部门的支持下,高校这支科技力量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开发任务,为繁荣我国的科技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八五”期间,高校承担国家科技任务的比例是:攀登计划课题约占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面上基金课题约占67%,重点项目约占36%;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和基金项目约占60%;高技术“863”计划民口5大领域的专题数约占49%;科技攻关任务经费额约占14%。
高校取得这么显著的科技成果,表明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是国家整个科技队伍的一支重要方面军,同时也表明这支方面军已经纳入了国家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成为执行各项科技计划不可缺少的力量。
继续发挥高校的科技优势
我国的科技力量大体以五种形式分布在社会各个领域,第一种是包括中科院在内的国家、地方和部门独立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第二种是高校的科技力量;第三种是企业的科技力量;第四种是国防系统的科技力量;第五种是社会的科技力量。我们要通过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结构调整和人才分流,解决目前存在的机构重叠、力量分散、课题重复、效益和效率比较低的问题,使各方面的科技资源达到最佳配置。这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校的科技优势在哪里?第一,多学科人才密集,组成宏大的人才梯队,并且从下至上形成不同学科人才选拔、培养、输送、起用的规范渠道和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国界交流的网络。第二,高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设置文、理、工、农等学科,兼有数、理、化、天、地、生等专业,具有综合学科和综合集成的优势。第三,已建成一批国家级的科研教学基地,包括10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具有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机制,可以利用一部分教学条件和实验设备,通过培养研究生等形式从事科学研究。第五,基础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实力比较雄厚,为科技成果的应用、开发和转化提供了源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又为高校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如何发挥这些优势?
(一)根据“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科技人才。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科学研究的希望,在于它的队伍有来源。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高校要把为经济建设和科技事业培养、输送合格的优秀人才作为第一位的任务。
(二)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要瞄准国家确定的目标和世界科技前沿,统筹规划,大力协同,集中力量,重点攻关。对于高校承担的攀登计划、“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委要加强组织和协调,鼓励师生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取得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有应用前景的基础性研究和高科技研究要与技术开发工作相衔接,努力实现产业化。北大方正集团的激光照排系统就是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三)要坚持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相结合,达到优势互补、科技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大力提倡教学人员与科研人员相互兼职,鼓励高校与科研单位实现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共同使用科技图书、资料和科研设施,共同承担科研课题,共同培养人才。高校还要与产业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总的要求,是使人才的培养能更加适应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首先,要让学生打好基础,为今后从事科技工作练好基本功。其次,要注意吸收当代先进的科技知识、科学理论和科技成果,不断丰富和更新教材,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扩大知识面。其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民族没有创新精神是没有希望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要让学生学会动脑、动手,学会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解决问题。其四,研究生的培养要与科研任务结合,在实践中提高科研水平和技能。其五,在培养大批专业科技人才的同时,要注重培养科技“帅才”,即能在一个方面领导并组织科技工作的人才,既懂科技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目光远大并能筹划未来的学科带头人。
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培养和造就青年科技人才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任务,传、帮、带是老科学家第一位的任务。要为青年科学家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要给青年人压担子。打破论资排辈,敢于在科研、教学中起用青年人,让他们挑大梁,并对他们严格要求,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学科带头人。
——要及时解决青年科技人员的职称,特别是高级职称问题。评定职称不受年龄限制。两院院士中也要逐步增选一些青年人。后继有人是我国科技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
——要鼓励青年人创新,努力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年人创新的环境,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允许失败。
——要尽可能地为青年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生活条件主要是解决住房问题。工作条件主要是让青年人有科研项目、有工作任务。
——要加大自然科学基金对青年科学家的支持力度。
——要采取措施吸引出国留学人员回国,或以多种形式参加国内科技工作,如合作研究、短期聘用、访问讲学等。只要有利于国家的建设事业、有利于教学和科学研究、有利于学术交流、有利于出成果,为国服务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注:本文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同志1996年4月22日在考察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并与中青年科学家座谈时的讲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