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核技术访古探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19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核技术访古探幽
廖声武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性。100年过去了,今天,核技术以它的优势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走进历史,访古探幽,帮助人类解决历史疑案,核技术同样承担着特殊的使命。
解开包拯被砒霜毒死悬案
包拯是我国历史人物中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的形象。他是北宋庐州(今合肥)人,生于真宗咸平二年(999年),死于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享年64岁。墓志铭记载:“嘉祐七年五月己未(十三)方视事,疾作以归。上遣使赐良药。辛未(二十五)遂以不起闻。”由于这段记载,历史上一直疑虑重重。他的死显然与皇帝派人送“良药”有关,于是后人一直怀疑,是否有人给包拯下了砒霜?
1973年,包拯墓所在的安徽合肥东郊大兴集,因附近工厂扩建,发现了包拯遗骨和墓志铭。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安徽省博物馆的科技工作者,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法,对包拯遗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他的头骨中砷(砒霜)和铅含量比现代人低,这一结论排除了包拯服用砒霜致死的可能性。
耶稣“裹尸布”为赝品
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他在犹太各地传教,引起犹太教当权者的仇视,被罗马帝国驻犹太总督彼拉多钉死在十字架上。据说当时包裹耶稣的一块“裹尸布”被保存下来。这块带有血污的麻布被当作圣物,珍藏在意大利都灵的大教堂里的一个银制小箱中,每隔50年向基督教善男信女们展示一次。最后一次展示是1978年,当时有300万信徒从世界各地涌向都灵,朝拜这块圣布。
1988年,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瑞士苏黎世工学院的科学家用加速器质谱技术对这块裹尸布进行了研究,他们从它上面取出少量纤维,最后采用粒子鉴别技术和探测器对所测核素进行测量,同时用它来鉴别同量异位素测出它的寿命,经测定,这块貌似神圣的“裹尸布”原来是块赝品。
为古人摄像
核技术不仅具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它还能使残碎的物体复原,显出原有的形貌来。具有如此神奇功能的是核成像技术。
几年前,埃及发现一具3000多年前的女尸,尸体已腐烂,面目全非,从她的墓志铭上发现她叫泰伯丝,是一名歌手。考古学家利用核成像技术对她进行断层摄影,使她的骨骼、肌肉、眼窝、头发、内脏等器官清晰地再现出来,从她颅顶骨内的一处陷窝判明,她是患脑瘤而死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