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20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

  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实现未来15年的宏伟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江泽民同志在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讨论时,充分肯定了江苏“八五”时期的发展,并要求江苏在两个转变方面起到带头作用。我们一定遵照江泽民同志的指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快实现两个转变,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发展路子,为全国实现跨世纪的宏伟蓝图作出更大的贡献。
资源、市场、环境的三大制约表明:迫切需要推进两个转变
根据江苏的实际情况,省委、省政府提出:“九五”期间,全省全面实现小康,部分地区初步实现现代化;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基于对江苏经济发展阶段认真分析的科学目标,也是一个自加压力的奋斗目标。
江苏既是经济大省,又是资源小省,一些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兄弟省份。因此,江苏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两头在外”,即资源、市场在外。从省外取得资源,当然是条出路,今后还得这样走。但是,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依靠高能耗、高物耗维持经济增长,那么,或者是进一步加剧资源供应紧张,推动价格上涨,增加通胀压力;或者是造成过量开采,影响可持续发展能力;或者是资源存量与开发能力都无法承受,供应满足不了需求,形成“瓶颈”制约,影响经济发展。这三种状况都于经济全局不利。
在资源制约中,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业。今后几年全省农业所处的环境与“八五”期间相比至少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对农业的支撑要求不同。“九五”末江苏二三产业的比重将达到89%,城市化水平达到40%。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越高,对农业的要求越高。二是经济管理体制不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增强,这就对政府调控、管理农业的体制和办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层次不同,过去以量的需求为主将向以“质”的需求为主转变,这就对高产优质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江苏农业还是一个典型的资源约束型农业,人均耕地只有0.95亩,低于全国人均水平。今后一个时期江苏的人口将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农业的生产空间越来越狭小。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只有加快两个转变,才能促进国有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效益都必须通过市场来实现。“八五”期间,江苏80%的工业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有所上升,20%的下降。下降的主要是食品、服装、电子和非金属制品,主要原因是这些行业组织程度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未来的5年和15年,社会需求质量将较快提高,需求结构将较快变动,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不仅市场占有率下降的产品将会遇到更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市场占有率有所上升的那些产品,也必须随时适应市场的变化。从对外贸易看,现代国际市场的竞争已经由以价格为中心的竞争转变为以质量为中心的竞争,由于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质量差价日益扩大,质量竞争越演越烈。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江苏外贸产品结构不由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转变,特别是不由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转变,就难以扩大竞争范围,提高竞争水平,也难以提高创汇效益。
环境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又一大支撑。一方面,环境是资源的载体,维护环境,就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永续利用资源的可能。另一方面,环境又是人们共同的居所,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其中环境质量是直接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指标。我们不能一只手在建设自己的家园,另一只手又在损害自己的家园;应该在加快经济发展进程的同时,保护好治理好我们的环境,把污染减小到最低程度。
可见,江苏要实现这个自加压力的奋斗目标,只有加快两个转变,才能赢得主动。
围绕两个转变大胆探索
近几年来,江苏一些地区在两个转变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经济体制转变的探索。苏州市在“八五”期间,着力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由注重建设一般性商品市场向重点建设有较强集散功能的大型批发市场、培育要素市场、完善市场网络、实现与国际国内大市场的广泛联接转变;由政府直接管理市场逐步过渡到主要靠中介机构管理市场,使全市的市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市场体系的发育,直接推动了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的逐步形成,在优化资源配置上起了巨大作用。无锡市在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上下功夫,重点组织实施了“四大工程”:市场化运行工程,创名牌工程,“规模化、多元化、国际化、现代化”的集团工程,企业人才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果。自1993年以来,按可比价格计算,全市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税收、固定资产年均增长15.2%、23.7%和34.99%。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探索。早在1987年,江苏就确立了“科技先导,外向开拓,优化结构,集约经营”的发展战略。
发展高新技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环节。全省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发展高新技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省里建立了南京、苏州、无锡(含宜兴环保工业园)、常州四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苏锡常“火炬带”,先后实施火炬计划635项、星火计划1093项,建设了22个星火技术密集区,以及苏北星火技术产业带。二是加强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八五”时期,江苏技术改造投资达1460亿元,工业主要设备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占55%。1995年科技在全省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工业经济达40%,农业经济达50%。
发展规模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江苏原来企业规模小、组织程度低,省委、省政府在80年代中后期就倡导联合,90年代初便大力推广了扬州规模经济的经验,先后组建省级集团954个,并涌现了一批较好的大中型企业。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统计局排出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最优500家,其中江苏有68家,占13.6%,居各省、市、区的第二位。农业部首批公布的全国327家乡镇企业集团中,江苏有141家,占43.1%,居全国第一位。
发展开放型经济,跨入国际竞争行列,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八五”期间,江苏发展开放型经济有了突破性进展。1995年全省出口总额达11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165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实际利用外资53亿美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7%,国际上100家著名跨国公司和企业已有半数到江苏投资。全省对外签订承包工程和劳务合同6.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1亿美元,并有一批企业到境外投资,在经济国际化上迈出新的一步。
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调整投资结构,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方面。“八五”时期,江苏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是历史上投入最多、规模最大、成效最好的时期,原有的“瓶颈”制约有所缓解,有的(如邮电)还超前发展。从1992年起,全省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1995年为:16.4∶53.5∶30.1。
因地制宜,明确重点,加快两个转变的步伐
为了进一步推动两个转变,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地要因地制宜,辩证把握,正确处理一些重要关系。一是要充分认识到两个根本性转变是互相依赖,互相配合,协调推进的。无论是宏观决策管理层,还是基层和企业,都要把两个转变结合起来,二者不可偏废。二是从实际出发,明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和要求,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增量与存量、总量与质量的关系,既要明确转变增长方式是一项事关全局的任务,各个地区都必须切实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又要看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过程,要从各地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出发,注意分类指导,分层次推进。
同时,我们还进一步明确近一时期全省经济工作的重点,如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发展规模经济,科教兴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三产比重等。
江苏乡镇企业经过“八五”的发展,企业规模、技术装备、产品档次、外向开拓等都跨上了新的台阶,在全省工业经济总量中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但是乡镇企业发展中也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经营管理粗放、人才缺乏等问题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装备的改善更显突出。我们提出,要把两个转变作为乡镇企业的“第二次创业”,加快乡镇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从根本上改变“小而全”、“小而低”、“小而散”的状况。对骨干企业进行新一轮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深化企业改革,促进资产优化组合,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尽快建立“先进、合理、科学、配套”的基础管理体系,突出抓好以质量、资金、安全和环境保护为重点的各项专业管理和现场管理;加快培养乡镇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
根据江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尤其是南北差距较大的情况,我们对全省生产力布局进行了认真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不同地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以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区域产业特色,避免产业雷同,使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合理分工,协调发展。沿江地区重点建设沿江基础工业带和沪宁铁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特别是苏锡常地区要加快培植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快经济国际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步伐。淮北地区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连云港港口优势和徐州四省通衢的区位优势,重点建设“徐连”经济带和苏北星火产业开发带,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实施淮北致富工程。沿海地区大力实施“海上苏东”工程,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加强组织引导,积极推进省内产业转移,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大力鼓励发展南北合作项目。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采用科学合理的经济工作指标体系,改进干部政绩考核办法,对经济工作进行正确导向,对推进两个转变十分重要。近几年,我们一再强调淡化产值观念,强化效益观念,引导各级对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作了一些调整,取得了一定效果。今后考核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经济工作的好坏,评价干部政绩的大小,将进一步突出经济效益、科技进步和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的指标,把上上下下的注意力引导到两个转变方面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