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花卉业:让人欢喜让人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20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消费广角

这几年,花卉在京、沪、穗等地成为居民消费的一大热点,然而,花卉业在技术、生产、流通上仍面临诸多困难——
  花卉业:让人欢喜让人忧
施爱春
鲜花出足风头
又到花枝摇曳、花香袭人的季节。
5月18日这天,鲜花出足了风头:上海一家花店一天扎了42辆结婚用的花车,北京平时卖2至3毛钱一枝的玫瑰这天也报出4元1枝的身价,全市400多家花店这天大多数脱销。
目前,上海、北京、广州成为全国三大鲜花消费城市。上海永嘉路花卉夜市在旺季每日成交近百万元。最近落户北京北郊四环路边的北辰花木公司利用从美国进口的5300平方米全天候温室,准备建立大型花木批发市场。在素有“花城”美称的广州,芳村花卉批发市场的鲜切花更是广州市民和外地花商的抢手货。
花卉市场一路走俏带动花卉生产升温,花卉生产主要省市面积均已突破1万亩。鲜切花生产中以云南名列榜首,今年生产可望达到3亿枝。
据不完全统计,1984年我国将花卉列入产业发展计划至今,花卉生产面积从1.4万公顷增加到7万多公顷,产值从6亿元增至40亿元,全国花卉市场已发展到670多个,花店有6200多家。
花卉产业迅速崛起,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为花卉提供了庞大的消费市场,许多高档花卉已从宾馆酒楼走进寻常百姓家。据估计,花卉需求量将以每年35—40%的速度递增。二是花农从种花中获得实惠,调动了种花的积极性。广东顺德市陈村镇农民算了一笔帐:一亩地种花可收入1万元,养鱼可得益8000元,产菜为6000多元。1995年,该镇种植1.5万亩花卉,产值为1.5亿元。
火爆后的隐忧
小而全的生产观念影响花卉生产上水平。在许多花卉生产基地常常可以看到品种大同小异,毫无特色。河南有家花木生产基地面积为60亩,既有观叶植物、草坪、绿化苗木,还有水生花卉。专家指出,每种花卉的生态习性都不相同,混种混长,降低了花卉的生长质量,在市场上占有份额也就不会高。
科技含量低严重制约花卉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1995年我国花卉出口创汇仅6000万美元,品种主要是广东、江苏、上海等地的盆景。有关专家痛心地说:由于技术开发跟不上,我国传统的花卉品种退化严重,没有形成拳头产品。郁金香种球依赖进口,冷季草坪用草籽90%依靠进口,仅草籽今年将进口1000吨,至于高级观叶植物中的发财树、红宝石、绿宝石、绿巨人等新品种更得用外汇去买。因此,洋花长驱直入中国花市,难怪有人担忧:洋花会不会围攻国花?不久前,日本花卉专家林直实指出中国鲜花出口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质量不能完全达到出口标准,二是数量较少,三是不能保证周年均衡供应。
花卉生产者的小农意识制约花卉业的壮大。四川农民种花卖花在全国算是起步较早的,一些农民靠种花发了财,却把赚来的钱全花在盖房子和娶媳妇上。由于缺少必要的投入和资金积累,一些地区的花卉种植难以形成规模。
花卉市场发育不成熟,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不少生产和经营单位各自为战,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玫瑰热销时都种玫瑰,康乃馨走俏时又都产康乃馨,造成花卉不必要的过剩或短缺。前不久,北京亮马河一家花店将3000枝玫瑰扔进垃圾桶。而逢节日,花价则高出平时几倍甚至十多倍,令消费者望花兴叹。
走向专业化规模经营
花卉的需求主要用于城市绿化美化、居民家庭美化、人际和国际交往。有人计算过,我国城市居民每户每年消费2枝花,全国就是2亿多枝。现在世界花卉销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如果我国花卉出口能占到世界花卉消费额的10%,本世纪末,年创汇可达200亿美元。据介绍,全世界有三个花卉生产大国:荷兰、德国、日本。荷兰花卉种植面积仅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3%,但花卉收入却占了农业总收入的23%,每年出口创汇50亿美元,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中国花卉报记者方成说,中国花卉要在国内外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首先要走专业化、规模化的路子,花卉企业可实行联产、联销,甚至跨省市、跨地区之间联合经营。其次,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和品种结构,避免品种雷同化,向多规格、多品种转变,苗木、切花、盆花、盆景、观叶植物协调发展。第三,加大技术投入,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既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又引进新品种,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同时在花卉的生产、保鲜和运输技术上不断突破。(附图片)
压题照片:北京崇文门花店。
本报记者张悦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