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笔墨超逸韵味悠长——读汤文选先生画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20
第11版(美术)
专栏:

  笔墨超逸韵味悠长
——读汤文选先生画展
唐达成
久闻舍弟画家唐大康谈及文选先生国画写意,笔墨超逸,韵味悠长,颇以无缘得见为憾。此次欣闻文选先生画作来京展出,喜出望外,拜读之下,果然出手不凡。文选先生积数十年苦研之功,笔参造化,神摄象外,水墨点染之处,只觉生意盎然,自有一片天真境界,令人品味无穷。
文选先生早年曾以人物风情画获好评,如《婆媳上冬学》,以新的国画技法反映当年生活新风貌,取材新颖,立意别致,可以说是雅俗共赏之佳作。他潜心致志于花鸟中,与大自然相呼吸、相感应,以自己的艺术敏感参透自然美物之生机,静观默察,洗尽尘滓,圆熟练达的笔墨中,含有一份爱的真挚与生的勃发。
画展中有不少小品。这类小品,看似简易,若无深厚的笔墨功夫与电光石火般的感悟,便很难在机敏睿智的触发中,以极概括精炼的有限笔触,表达令人流连的深邃意味,因此就这个意义而言,小品不小,简中不简,非大手笔不能得小品之精妙。
文选先生的小品中或为寥寥数笔芝草花朵,或为姿态横逸的枝头伫立的小鸟,或为深秋时节,垂挂于枝头的桔黄柿果,如此等等。画面简洁,意到笔止,留有较大的空白。但此时计白当黑,布白中间有气韵流动,这是因为画家以自己饱和的感情感应着对象盎然的生命,以一角看整体,借一斑窥全豹,那充实的空白,便留有巨大的艺术空间,任读者与作者共同在艺术想象空间翱翔,而共享创造的审美快感。特别是其中一条长幅,只有一头灰鹭卓然独立于画幅上角,身影倒映于水中,此外偌大画幅空无一物,布局可谓大胆、独特,然而有此一鹭,便觉有了全体,浩渺空阔的水面,萧索摇曳的苇叶,与若隐若现的远山,雾气缭绕的云空,似乎都可在此空白中任你想象。清初画家笪重光说过这样的精辟意见:空本难图,神无可绘,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见《画鉴》)。这是深得东方艺术三昧的深刻见解,文选先生参透此理乃有种种大胆布局,获此不同凡响效果。
文选先生画展中,亦有多幅墨虎。我历来以为画虎极难。虎为兽中之王,威武雄壮,双目炯炯,神态逼人,全身皮毛斑纹粲然,更添有几分华贵神气,因此虎的神态形象,常出现于画家笔下。但或许不少画家过于钟情于虎的这身华丽外表与威势逼人的姿态,笔笔勾勒,巨细不遗,捕捉到画面上,常常失去了虎的天然草野之气与内在弥漫的活力,只有徒具外表的华丽躯壳,一览无遗的皮毛,了无生意,只余伥气,故有所谓“俗人爱虎”之说。我一直以为画虎难,即难于去俗留清。文选先生的墨虎使我眼界大开,他笔下的墨虎神情毕肖,而笔触恣肆简拔,全以浓淡墨色出之,或坐或卧,或腾跃或行走,虽无特别装饰,却有草莽的虎虎生气,既生动活泼,亦庄重威严,肆意点染的墨色中尽扫俗气,却有扑面而来的生命力度。特别是许多小虎,翻滚打闹,纠葛相偎,憨态可掬,天真烂漫,犹如顽童,一派活泼,画家以真力弥漫的淋漓笔墨,曲尽小虎的种种憨态,使我们对鲁迅先生诗中所谓的“回眸时看小於菟”,也有了更其真切的品味。(附图片)
英雄梦觉(中国画)汤文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