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利用人才优势充当决策智囊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主战场显身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21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利用人才优势充当决策智囊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主战场显身手
本报讯记者陈兴贵报道: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的西南财经大学,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面向改革开放的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为金融体制改革献计献策,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该校教师以扎实的工作和显明的成绩受到领导部门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在会见记者时说:“这是不花钱或少花钱而可以办好事办大事的一种好办法。”
西南财经大学是直属中国人民银行的重点财经大学,也是我国规模较大、学科较齐全的综合性财经大学。这里荟萃了一批在经济学界颇有声望的教授和专家,一批近年来在经济界崭露头角的中青年骨干。该校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本科专业和一个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工商管理硕士(MBA)授权点、中国注册会计师(CPA)培养基地也设立在这里,大体形成了以金融学科为重点,文、法、工、管相结合,多学科交叉发展的学科体系。
珍惜人才,该校的领导班子认为,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去显身手,面向改革开放的实际去研究。校长、博士生导师王永锡告诉记者说,作为财经院校,除一般意义上的培养人才、进行科研外,还要义不容辞地为党政领导和金融经济部门的决策出谋划策,这应是学校的职能之一。他们把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中的热点问题、重大课题作为学校的研究课题。他们认为,如果能用科学理论,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同领导部门一起,解决一个、两个或几个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就有了新鲜的内容,科研就有了生命力。
从1983年起,该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就长期深入银行、企业、农村和各类经济部门从事科研调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鼓励“学校要为银行和金融系统多出人才,多出科研成果。”他们参加了中心城市的综合改革和企业改革,写给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体改委的政策建议被采纳,为重庆、武汉、沈阳、成都等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及县级市的综合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完成的《四川省融资租赁发展战略研究及若干对策建议》被四川省政府下文推广;1993年四川省政府决定选择22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探索现代企业制度的试验,该校作为发起单位,由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教授牵头策划,一批中青年教师直接参与,深入企业试点,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的33条,试验企业利润增长30%以上,试验企业的经验三次在人民日报头版介绍,受到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称赞。如今,33条意见已增至45条,试验企业从22户扩大到全省的80户,进展喜人。参加试验工作的赵国良教授和郭元晞研究员告诉记者说,不到3年时间,学校参加企业改革试验的老师向企业作报告达500次以上,要求咨询的企业要排队等候。他们已经和大中型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感情融到了一起。
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实践,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同学们反映,尽管他们在学校,却能由参加实践的老师给他们带回改革前沿的最新信息,了解到学科的前沿问题。由于与实践结合紧密,该校毕业生到达工作岗位后很快就能适应工作,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丰富了理论。一批高水平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产权新论》、《社会主义所有制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若干问题研究》、《资金论》、《专业银行必须企业化》、《在国有企业内部先搞活一块》等,都有独创性见解,较好地回答了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中某些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对学科建设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目前,四川省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成员中,该校的教师就占60%;担任四川、成都科技顾问的该校教师就有14人,“九五”国家重点课题就承担了10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