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知耻”而作《回归图》——近访戈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21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知耻”而作《回归图》
——近访戈壁
草人
一幅长近20米的香港《回归图》引起国务院港澳办主任鲁平的浓厚兴趣。5月26日,在珠海出席香港特区筹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鲁平,与部分筹委会委员一起观摩了此画,评价甚高。
这幅卷本式国画,又名《香港一百五十年》,系我国微雕大师、书画家戈壁的近作。画长1997厘米,宽630毫米,上部的2/3篇幅用明丽的色彩描绘了香港当今的繁荣景象,下部的1/3则以淡淡水墨勾画了香港被英国殖民者割让、“租借”、管治的150年史和历史人物片断。
“画长1997厘米、宽630毫米,取的是屈辱的民族史将在1997年6月30日随英国管治香港的结束而结束之意。”戈壁如是说。
戈壁称,作此画缘自“知耻”二字。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度访华,一直悬而未决的香港问题开始摆上中英谈判的桌面。时在北京的戈壁遂萌生创作的愿望。
“我当时想,鸦片战争已过去140年,香港为何还在英国人的手里呢?清政府打了赔,赔了还要割,这又是为什么?这种想法驱使我去买书、借书,去了解香港被英国殖民者割占的来龙去脉。”戈壁在向笔者说这些话时,仍难掩内心的激动。
从那时起,戈壁暗下决心要做两件事:一、“修复”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的“万园之园”——圆明园;二、创作一幅反映香港百年史的画卷。
第一个愿望他先做到了。1989年,当他耗时四年完成的巨型立体微雕《圆明园》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引起轰动。戈壁成为100多年来在微观世界中全面恢复圆明园全貌的第一人。
为了画好香港《回归图》,他作了13年的准备工作。从1982年起,他只要看到有关香港的书籍就买下来,细细阅读。
就在笔者采访他的几天前,他还托一位朋友一次从香港买了2000多块钱的书。
“看有关香港的书或资料,很枯燥,常常看不下去,这时,我就为自己打气:一定要坚持下去,要为中国人争口气,为后代留下点东西。”
纸上得来终觉浅。去年12月,戈壁赴新加坡办个人展载誉归来,应邀赴香港大学讲学。他用了7天多的时间,跑遍了香港的角角落落,追寻历史足迹,实地写生。
从去年底起,他真正开始动笔作画,星夜兼程。到今年5月上旬,他初步完成了这幅历史画卷。于卷首,他手书一首《满江红·香港一百五十年》,词曰:繁华香港历风雨百五十年从头阅天翻地覆豪杰众起鸦片战烟屈史始列强分割日侵占三年零八月血腥记民族耻今日雪炎黄恨方可灭张正义香港回归中国一国两制更繁荣港人治港自管理国际自由港腾天飞
现年62岁的戈壁一生坎坷,曾被打成右派入狱5年。他创作的微雕《唐诗三百首》、《美国40位总统像》、《百八钟声》、《千佛梵宫》等,在海内外声誉颇高。奇的是,他亦精通书法、绘画、根雕、摄影、篆刻、诗文联对。他现在住在珠海,武夷山市建有戈壁艺术馆。
戈壁说,香港《回归图》还缺一点内容,他力争早日完成,早日装帧,早日在北京、香港展出。
戈壁艺术展的策划白梦小姐表示,《回归图》有历史的凝重感,但也通俗易懂。她计划将画拍摄下来,制成精美的小册子,让香港、内地的孩子们不忘国耻。(附图片)
5月26日,画家戈壁在珠海向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第三次会议的部分委员介绍他的新作——香港《回归图》。这幅长卷浓缩了香港150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巨变和现代风貌。
新华社记者刘建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