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柳编王”许赞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21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柳编王”许赞有
鲁金武
“柳编王”许赞有,连云港海苑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艺美术师。
走进海苑公司展览室,一块铜牌立刻跃入眼帘,牌子上铭刻着许赞有签名的一张5万元人民币的借条。这张借条,标志着海苑公司创业的开始。1988年6月,许赞有靠一个人和一块厂牌,在一无资金、二无土地、三无厂房的情况下,借款5万元起家,并带领全体职工团结拚搏,在一片废墟上拉开了艰苦创业的序幕,发展了颇具规模的柳条生产基地。目前,海苑公司的产品已远销欧美、东南亚等32个国家和地区,一跃成为拥有1000多万元固定资产、年创汇近1000万美元的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头企业。
许赞有家境贫寒,年仅13岁的许赞有跟哥哥学习柳编技艺。34年来,许赞有先后创造和设计了折叠式柳制品、柳木结合家具、柳木贴面家具、柳草混编、柳纸混编、柳瓷结合等6大类、3500余种柳编新产品,世界上有32个国家、1.5亿人使用过他设计的产品,经他直接或间接培训过的全国各地的初、中级柳编专业人员达2500多人。
许赞有领导的海苑公司始终遵循着“连接产销,致福万家”的服务宗旨,企业效益与农民利益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很好处理,企业得到了广大农民的信赖和支持。
他除了给四乡八邻的农民传授柳编技艺之外,还在公司内制订了一系列制度。为了减少农民的开销,公司规定验货时间不超过8小时,一手交货一手交钱,从来不拖不欠。公司还专门制造了卸货的梯子,保证不踩坏产品。卸货时要求职工轻拿轻放,谁损坏了谁赔偿。公司还规定职工不吃请,不受礼,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邻省有些县区为了争夺市场,设卡限制货源,老乡们为突破重重封锁,大路不通走小路,汽车不通用自行车带、毛驴驮,非要把货卖给许赞有的海苑公司。7年来,海苑公司已在苏鲁豫皖的22个县市建立了60多个柳编制品生产加工基地,他们把工厂车间设在千家万户,使周边地区的农民变“农闲晒太阳”为“农闲编织忙”,为3万多农民开拓了致富门路,累计为农民支付加工费3500多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