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迎接一九九七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收复香港的历史回顾(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21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迎九七话香港

  迎接一九九七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收复香港的历史回顾(上)
刘蜀永
从19世纪40年代初起,英国依仗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侵占了历来属于中国的香港地区。15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一直渴望收复香港地区。
清朝时期
早在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强占香港岛以后不久,中国的爱国人士和官员就强烈提出了收复香港的主张。
1841年1月25日,英军强行侵占了香港岛。2月1日,英国驻华全权代表义律和远东舰队支队司令伯麦即联名发出布告,谎称已与清朝钦差大臣琦善“成立协定,将香港全岛地方让给英国统治”。香港居民立即表示反对英军的侵略行径。据历史资料记载:“香港绅民以不愿为夷,联名控诸抚院。”内地爱国官员、人士也行动起来。当时林则徐被革职尚留在广东,他对英军侵占香港岛“闻而发指,劝怡良(广东巡抚)实奏”,并且说:“人民土地皆君职,今琦善未奉旨而私以予叛逆之夷,岂宜缄默受过。”在林则徐的鼓励下,1841年2月11日,怡良向道光皇帝揭发了琦善“让给土地人民”之罪。2月21日,东莞籍绅士邓淳在郡学召集会议,拟定呈文说:“伪示横悖已甚,宜加痛剿。”他们结队前往督府请愿。琦善竟恐吓说:“款夷出自上意,而诸君未识情形,争执如是,早晚祸及,……”请愿绅士未被压服,驻防进士朱朝玠等与琦善一直辩论到太阳偏西。邓淳等还联名上书怡良,指出丢失香港的严重后患:“倘或聚徒蚁穴,窥近虎门,将水陆大费张罗,斯省会岂能安枕。”表达了“白叟黄童,群思敌忾,耕氓贩竖,共切同仇”的心情,要求怡良“为国宣猷,为民除害”,“顺舆情以挞伐”。怡良等见到呈文后表示“愿与该绅士同听凯歌”。这场斗争造成了反对割让香港、要求收复香港的强大舆论,打击了琦善的卖国投降活动,是琦善始终不敢与义律签署条约的重要原因。
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社会各阶层都有收复香港的呼声。爱国官员裕谦主张招募广东水勇“攻剿香港”。广西巡抚梁章钜也主张“认真团练乡勇,以收复香港为首务”。双目失明的爱国知识分子张杓在《陈善后事宜》的呈文中说:“又闻有乡人愿先收复香港,功成后补给口粮者。特无人号召之,匿不肯出。”1841年秋冬,英军北上进犯闽浙期间,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的水勇头人林福祥上书两广总督祁?,义正词严地宣称“夷不可信,和不足恃,香港不可不复”。他主张趁英军北上“由香港后路,潜师袭取”,并自告奋勇说:“祥愿自率本队,以当前锋,少有畏缩,即正军法,亦无悔焉。”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清朝政府还是主张收复香港的。1841年广州战役前后,道光皇帝一再命令靖逆将军奕山说:“香港地方,岂容给与逆夷泊舟寄住,务当极力驱逐,毋为所据。”“即使香港并非险要,亦必须设法赶紧收回,断不准给予该夷,致滋后患。”此后多次命令“相机攻克香港”。直到1842年5月,他还说:“香港地方,岂容逆夷久据”,如已准备妥当,应该“乘机进取,明攻暗袭,收复香港,以伸国威。”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皇帝也曾命令钦差大臣黄宗汉密筹“乘夷兵赴省之时,捣其香港巢穴”。但是,由于清朝政治腐败,经济技术落后,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接连失利,清朝封建统治者非但不能“收复香港,以伸国威”,反而在强敌的淫威下,退让妥协,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先是被迫正式割让香港岛,继之被迫割让九龙,最后又被迫同意租借“新界”。
巴黎会议与华盛顿会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于1919年1月召开了分赃会议——巴黎和会。与会中国代表向会议提交了两项提案。第一项包括废弃势力范围、归还租界、归还租借地等七点内容;第二项是取消“二十一条”。在归还租借地的要求中,明确地提到了新界。听说中国要求收回租借地,英国官员顿时紧张起来。驻华公使朱尔典(J.N.Jordan)在北京草拟了使租借地“中立化”或“国际化”的计划,作为对策。英国殖民地部和外交部联合反对让出新界。不过他们只是虚惊一场,因为帝国主义列强控制的巴黎和会根本拒绝讨论中国的提案。1919年5月14日,巴黎和会主席克里孟梭在给中国外交总长的信件中说,解决这些问题不是这次和会的职责,建议在国际联盟能行使职权时,提请其注意。
巴黎和会没有完全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分赃问题,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对战后远东和太平洋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进行再分割而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会议期间,中国代表顾维钧于1921年12月3日要求取消和早日停止使用所有的租借地。由于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压力和列强之间的相互矛盾,法国声称同意撤出广州湾,英国后来声称在集体交还租借地时会放弃威海卫,日本也被迫表示同意交还胶州湾。英国代表、枢密院大臣贝尔福(A.Balfour)在会上力图避开新界的问题。他说,新界应该继续由香港管理,“因为没有它,香港就完全无法防守”。在12月7日的第13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反驳说,保留新界并不是保卫香港的唯一解决办法。由于英国得到其他帝国主义强国的支持,在华盛顿会议上,中英双方仅就新界问题进行过一次小小的交锋,就不了了之。(附图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于一九一九年一月召开了巴黎和会。与会中国代表在归还租借地的要求中明确提到了新界。图为巴黎和会会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