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特殊的生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24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特殊的生日
本报记者刘霄
最近,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家创刊于红军时期的部队报纸——中共广州军区党委机关报《战士报》,为纪念大渡河胜利暨《战士报》186期出版61周年举办座谈会。
与会者中,有亲历强渡大渡河战斗的红一军团老战士,白发苍苍的共和国开国将军们;有驻港部队“大渡河连”;有军区警卫营“红一连”及《战士报》的新一代代表等。
1935年6月3日,一张发行于长征路上的油印小报,第186期《战士报》,在“用我们铁的红军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勇猛精神扫平一切当前敌人”的大标题下,对红军强渡大渡河战斗的全貌、战绩和英雄人物,作了总揽式的立体报道。那饱满的激情,磅礴的气势,穿过尘封的岁月,强烈感染着61年后的读者们。
尺幅之间,已成不朽。大渡河之战和17勇士、22勇士由此而名垂青史,作为难得的历史见证,现珍藏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第186期《战士报》,不仅对党史、军史、新闻史和报刊史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也为我们今天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提供了一份生动的教材。
面对这一特殊的华诞,老一辈的厚望尤显语重心长。
当年率领健儿飞夺泸定桥的杨成武将军,专门从北京发来贺电,激励《战士报》“继承红军传统,弘扬长征精神,成为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优秀舆论阵地。”
《战士报》伴随肖元礼将军的戎马生涯直到如今,他称其为“红军的报纸,历史的报纸,不老的报纸”。
红一军团的老兵邓逸凡将军虽已步履蹒跚,但仍用握了一辈子枪的手,为《战士报》题写了铿锵有力的8个大字:“战斗号角,士兵心声。”
座谈中,年轻的中尉军官、驻港部队“大渡河连”指导员蒋谟华,激情难捺。不久的将来,他们就要作为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象征进驻香港,他代表全连官兵请祖国放心:“我们一定能够走好新的长征路,征服一道道新的‘大渡河’。”
《战士报》现任社长肖福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历史启迪未来,让传统哺育后人,让长征精神成为新长征的巨大推动力。”
61年了!汹涌澎湃的大渡河,涛声依旧。而61年前“创业艰难百战多”的英勇与辉煌,已永远定格在这张简陋的小报上,并由它,在这特别的日子里,紧紧连接起共和国的新老两代人,连接起自救图强决定民族命运的两次长征,连接起即逝和将临的两个伟大世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