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七一”前夕访韶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24
第1版(要闻)
专栏:

  “七一”前夕访韶山
本报记者李德民
1921年建党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几次回到故乡韶山,宣传革命思想,开展农民运动。建国以后,他回过两次:一次是1959年6月,他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写下著名的诗篇《到韶山》。一次是1966年,也是6月,在被他称为“西方山洞”的滴水洞住了11天。从此之后,直到1976年去世,老人家再没返过故园。
从1966年毛主席最后一次回韶山,已过去了30年。6月19日,记者陪同朝鲜《劳动新闻》代表团访问韶山,看到这里的旧貌新颜。
“韶乐已停尚有村,群林始染吊英魂”。韶山思念自己的儿子,人民景仰自己的领袖。据韶山管理局党委书记文辉抗介绍,自1950年以来,有4000多万人来韶山参观,其中外国朋友15万多人。去年一年来韶山参观者达130多万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到过韶山。上屋场“毛泽东同志故居”七个大字,为邓小平同志1983年4月2日亲笔题写。上屋场旁边一棵枝繁叶茂的玉兰树,为江泽民同志1991年3月11日亲手栽培。这些情况,是韶山管理局干部毛利君介绍的,她是当地毛氏后人。
在韶山,朝鲜同志巧遇刘思齐和毛新宇。他们是为了纪念毛主席最后一次回韶山30周年特地从北京赶来的。见到他们,朝鲜同志分外激动,紧紧握手,亲切交谈。他们知道,思齐是毛主席长子岸英的夫人。岸英为抗美援朝牺牲在朝鲜,也安葬在朝鲜。新宇是毛主席唯一的孙子,二十多岁了。
1990年12月26日,在毛主席诞辰97周年的时候,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韶山市。中共韶山市委举行的第一次常委会,就是为了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在韶山建立革命陵园、毛泽东诗词碑林、毛泽东铜像等永久纪念项目。记者在韶山,看到在毛泽东纪念堂前的广场上,毛泽东铜像高6米,底座高4.1米,通高10.1米,面朝东方,背向韶峰,巍然挺立。1993年12月20日,在毛主席100周年诞辰前夕,江泽民同志专程前往为铜像揭幕。
韶山是个县级市,下辖6乡2镇,10万人口,90%为农村人口。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多元,粮食亩产达到900公斤,是历史最高水平。而在毛泽东回韶山写出“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诗句的1959年,这里粮食亩产也只几百斤。当时,有些坦率的乡亲当着毛主席的面“诉屈”:“饭钵叮当响,餐餐吃四两”。那个四两,是16两秤的四两,实为现在的二两半。如今,吃饭早已不成问题了。记者看到,在山坡溪边,在绿树丛中,新建起幢幢农民住宅,不少是二层小楼,门前大多挂有饭店、酒家的招牌,接待游客。毛主席的故乡人衣着光鲜,神清气爽。“在外国人面前,我是中国人;在中国人面前,我是韶山人。”他们为此而自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