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托克托的新曙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24
第12版(副刊)
专栏:

  托克托的新曙光
黄传会
深秋。路边白杨树的叶子差不多都已经落光了,地里的玉米也都砍倒了,土默川平原上的风一阵硬似一阵。
我租乘这位还不知道姓名的小伙子的摩托车,前往黑山营乡采访。
事情是由中央电视台的一条新闻引起的。1994年9月1日,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播出:国家级贫困县——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在新学年里,全县第一次实现无失学儿童。托克托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个无失学儿童的贫困县。
对于一般的观众来说,或许这是一条一带而过的新闻。然而,它在我的心田中却撞击起强烈的波涛,因为我明白对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实现无失学儿童意味着什么?
尽管已经事隔一年,我依然下决心到托克托去一趟。如果一年后还经得起检验,更证明这个典型的分量。
为了更客观、更真实,我没有向任何部门打招呼,自己悄悄到了托克托。
在县城的农贸市场前,我租了这位小伙子的摩托车。可是当他问我要去哪儿时,我只能说:“我要下乡采访,你带我到穷些的地方去。”小伙子笑了:“我们这儿九乡二镇都穷,您说去哪吧?”最后,我们商定去燕山营乡。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燕山营乡的西大??村。那些七零八落的低矮的土屋子告诉我:这里还不富裕。随便问了几位村民,孩子们上学不上学,他们都说:娃儿上学了!来到村小,王校长介绍说:西大??是个穷村,去年的人均收入只有300多元。今年由于春旱,地才种了一半。我问:“学龄儿童的入学率是多少?”“百分之百。”“这么穷,为什么孩子们还能全部入学?”王校长说:“我们这儿这几年教育抓得特别紧,再说,特别困难的还有希望工程呢,全校被希望工程救助的学生一共有13名。”
四年级被希望工程救助的有4名同学。我问钟乐义同学,知不知道是谁救助的,他点点头告诉我,救助他的是国家气象中心的赵鲁强。再问王金标同学,他告诉我救助他的是气象中心计算机二科的王荣。孩子们能回答到这种程度,应该说是令人满意的。
离开西大??,又到了相隔五里地的东大??自然村。该村46个学龄儿童,全部上学,其中被希望工程救助的有三人。村民杨双莉去年丈夫病故,家境贫苦,小女儿杨霞不得不休学,并送人家代养。后来听说希望工程可以帮助穷孩子上学,便又把小杨霞要了回来。
第二天,我又跑了永圣域乡的南淳县营村和太子营村,均未发现失学儿童。
采访中,我发现,希望工程在托克托县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你随便问地里的一个老乡,几乎都能八九不离十地说出它的内容来。
托克托县位于黄河北岸的土默川平原上,土地贫瘠,工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全县18万人民生活水平一直徘徊在温饱线下,1994年人均收入仅为505元。经济落后,严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全县中小学校舍破旧,许多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托县人把希望工程形容为春天里吹来的一股暖风。他们以此为契机,一方面努力争取外界的援助,另方面又充分发挥本地的积极性。为了摸清全县失学儿童的状况,县里组织了11个调查组,深入到329个自然村。其间,正赶上内蒙古下大雪,地上积雪达二三十厘米,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调查组成员不畏严寒,逐村逐户进行摸底调查。情况摸清了,全县广泛发动,积极筹资结对,开展“百万爱心”和“1(家)+1助学行动”。他们制定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各级都签订了希望工程的目标责任状。
县希望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副书记云子明激动地对我说:“托县希望工程的成果,不仅仅在于救助了那些贫困学生,修缮了一批校舍。更重要的是它唤起了各级领导和全县人民对教育的关注。对于一个贫困县来说,工作千头万绪,但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关键。这几年,我们以希望工程为契机,狠抓了教育。这是个长期效应,5年后、10年后,它一定会产生显著的效益。”
我想到了希望工程实施6年所走过的路程,海内外用爱心汇聚成的近7亿元善款,救助了百万余名失学儿童,援建了2000余所希望小学。这的确是一项充满着无限希望的工程啊!
在托克托县我看到了一缕曙光,一缕希望工程为贫困地区所带来的新的曙光。
曙光过后,必将托起一轮新的太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