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把儿童“心灵的白丝”染红染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24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把儿童“心灵的白丝”染红染美
戴子聪
闲来无事,踱进电影院看《断刀客》。邻座一个学龄前男孩唧唧喳喳向父母问这问那,我被传染上了好心情。然而,很快,我为这男孩着急了,银幕上杀得惨不忍睹,脚被一刀砍断,鲜血淋漓,还有男女在床上滚的镜头。我真忍不住想劝这对年轻夫妇:赶快退场,别害孩子!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苗,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但是,许多做父母的并不真懂教子之道。人之初,性本“?”,孟子说:善;荀子说:恶;墨子说:如白丝,染红则红,染黑则黑。看来墨子说得最有理。俗话说:“庄稼看苗,三岁看老。”人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童年时代“心灵的白丝”染上什么颜色。现在电影电视上良莠混杂,色彩各异。当心,千万不能让黑的黄的也染到孩子心灵的白丝上。所以,筑起一道严密的屏蔽网,把“儿童不宜”的东西阻挡在孩子们的视线之外,绝非小事。
但是,这仅仅是对孩子负责的一半。说到另一半,使我想起了童年时代的早早场电影。那是近40年前的往事,我家住在上海音乐厅附近,那时候叫北京电影院,每个星期天的早晨都放映儿童场,票价一角钱。小伙伴们像过节一样高兴,熙熙攘攘地来,嘈嘈杂杂地看,这是孩子们的天下,没有谁会指责他们搅乱了秩序。从银幕上映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五星闪烁开始起到散场止,议论声、鼓掌声不绝于耳,都是童言无忌,都是旁若无人。看到坏人逞凶,日本鬼子、美国强盗害我同胞时,气愤、仇恨;看到好人出来了,解放军胜利了,激动得噼噼啪啪直拍手。几百个孩子的感情波澜随着剧情而跌宕起伏。那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让儿童们激动流泪。散场之后,还久久地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复述着电影里的情节,模仿着英雄的动作。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刘胡兰……就这样走进了广大儿童的心中。
也不知道早早场是从什么时候起销声匿迹的。很多年了,附近的孩子们都没有享受到这种乐趣和熏陶。现在的孩子们到了寒暑假也有爱国主义电影看。但我总觉得不如早早场好,它“长流水,不断线”地告诉孩子们祖国的昨天。
真想向教育、文化、共青团等部门提个建议:联手办好早早场,每个星期天的早晨,让未来的接班人聚在一起,看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的好电影,把儿童“心灵的白丝”染红染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