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长虹”降价以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25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热点透析

  “长虹”降价以后
田俊荣
3月26日,素以“中国最大彩电基地”、“中国彩电大王”著称的“长虹”公司宣布,在全国范围降低43厘米至74厘米长虹彩电的售价,降幅为8%—18%,单机降价额为100—850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当前国产彩电面临外国彩电激烈竞争的形势下,“长虹”的降价自然引起人们关注。
1995年国内销售的1360万台彩电中,进口品牌(包括正规渠道进口和走私的“水货”)与合资品牌分别占了40%和24%,国有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缩减至36%。
有人认为:“长虹”大幅度降价可能会令部分国内厂家面临亏损和破产;由于彩电业利润在10%左右,“长虹”本身也可能伤元气。这样,“国货”间的内部厮杀岂不是为“洋货”进一步进军中国市场提供了方便?
退一步讲,“长虹”降价对年产100万台以上的“熊猫”等大型企业即便影响不大,而对70多家年产量在二三十万台左右的小企业有可能是毁灭性打击。
而另一些人士则针锋相对地指出,“长虹”降价有利于民族彩电工业的长远发展。
从去年开始,世界上排名前10位的彩电名牌通过合资方式全部落户中国:韩国三星集团与天津合资建厂,年产量已达150万台,日本索尼在上海的合资厂计划建成后每年将180万台彩电抛入市场……而我国目前年产100万台以上的彩电企业仅4家而已。这些在中国生产的“外国彩电”,以价格低、无形资产高两大优势对国有品牌构成极大威胁。“‘长虹’趁其羽翼未丰,主动出击,率先降价增加市场占有率,从而进一步扩大规模。只有‘航空母舰?式的大型彩电企业才具备强大的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和抗风险能力,才利于‘国货’与‘洋货’的未来竞争。”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黄国雄教授这样认为。
有经济学家认为,“长虹”此举主要后果可能是淘汰一批质量差、成本高的小企业,有利于彩电业规模经营。
怎样扩大市场份额,使“长虹”壮大成彩电业的“航空母舰”?权威人士指出,基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备,通过兼并重组资产、盘活存量可能是一条更稳妥的路子。“目前企业取价格战而舍兼并来上规模,是因为兼并有两大困难:一是产权制度不明晰,二是地方政府不一定支持。政府和社会从民族工业的大局出发,应该为企业兼并创造良好的大环境。”中国工业经济协会的李生荫女士如是说。
中国人民大学市场调研所最近对1000户居民的调查表明,决定人们购买高档家电的因素中,新品种为22.97%,质量为20.89%,服务态度为12.57%,而价格,仅为7.8%。
“长虹”在1989年的那次降价引起的一轮价格战让人记忆犹新,这一次降价后,不少企业承受能力明显增强,面对降价并不惊慌,而且有的也降价,还有不少厂家通过各种促销活动来保市场份额。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面对降价的积极态度,无疑是一种成熟和理性的表现。
国产彩电企业要增强竞争能力,还要做多方面的努力。1988年国产彩电占主导地位,进口机立即开发生产55厘米平面直角遥控机进入市场;等国产机反应过来组织生产,它又转向64厘米以上大屏幕,一直牢牢地把守着科技上的制高点。而当前国有彩电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尚不尽如人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