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从邯钢经验看搞活国有企业——学邯钢的现实意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28
第2版(经济)
专栏:再访邯钢(三)

  从邯钢经验看搞活国有企业
——学邯钢的现实意义
经济日报记者程远新华社记者于绍良本报记者王清宪
提起邯钢经验,企业界和经济理论界不少人都为之叹服。一些经济运行状况不很理想的地方,也对邯钢经验倍加关注,认真学习。是何原因?
邯钢经验具有广泛适用性
改革开放以来,搞活国有企业,特别是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始终是困扰我们经济工作的一大难题。从扩权让利,到经营承包制,各地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但学习这些经验,往往需要一些“外部条件”,甚至要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因此,许多很好的典型和经验,只能长期“一花独秀”,难以在大面积上学习和推广。
邯钢经验产生于企业外部环境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因此最初是“逼上梁山”。邯钢经验全部内涵的核心,就是“转机制,练内功”,彻底摒弃“等、靠、要”。追溯邯钢经验产生的历史过程就会发现,他们从没要求过“优惠政策”,更不搞什么“跑部”前进,企业始终掌握着自我发展的主动权。因此学习邯钢经验,不存在什么“不可比因素”,推广邯钢经验,不仅不需财政支付“成本”,而且会从中受益。邯钢经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记者了解到一家钢铁公司,几年前规模能力与邯钢相差无几,装备技术水平大体相似,面临的困难与邯钢当年完全一样。这个公司几年来年年去邯钢学习,但就是下不了决心丢掉幻想,走向市场,内心深处总是期待下一轮“经济过热”的到来,指望钢材再一次供不应求,卖高价。结果上半年等下半年,今年等明年,一等3年过去,企业连续亏损,不仅发展改造谈不上,连正常的生产运行都难以维持。相反,堪称企业历史包袱沉重的鞍钢,学习了邯钢经验,结合本企业情况,制定出成本考核体系,1995年便一举结束亏损局面,当年上交国家税金21亿元,超交7000万元,实现利润3.3亿元。诚如邯钢总经理刘汉章所言:“抓生产成本降低,是真抓便真见效。”事实说明,邯钢经验是完全可以学习的。
不靠涨价也能取得效益
当前国有企业普遍面临外部燃原料、运输涨价和产品销售不畅的双重压力,经营资金极度紧张。今年以来,困难企业和行业的困难程度进一步加剧。但同时我们企业的物质消耗又居高不下,损失浪费惊人。我国主要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消耗,比国外先进指标高30%至90%,钢材利用率仅60%。高成本不仅制约经济发展,同时推动物价上涨,成为经济运行中的双刃剑,既损害生产,又损害消费,是我们必须痛下决心解决的燃眉之急。据经济界专家分析,如果国有企业现行生产成本下降5%,产成品合格率提高5%,资金周转加快5%,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即可提高25%以上,这是多么大的潜力!
调查资料表明,现有亏损企业中,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善者占60%以上。经济界人士分析,造成企业亏损的原因确实很多,但若考察一下亏损企业的经济指标,肯定都不先进。邯钢在同类企业可比43项指标中,40项进入全国前10名,其中29项保持在前3名。仅吨钢钢铁料消耗降低58千克,邯钢5年就节省支出1.3亿元;吨钢综合能耗减少标煤246千克,5年又减少成本1.92亿元;轧钢成材率提高2.86个百分点,5年又增加效益1.27亿元。邯钢钢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2.28%,而实现利润则占全行业8.3%。由此可以看出邯钢的经济效益来自何处。
理论界认为,近些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来自成本推动,因为结构性成本上升过快。经济专家们分析,不少企业在转机建制方面并无实质性进展,但常以“上游产品涨价”为由,各种产品轮番涨价,理由是“高进高出”。有些企业以生产所谓“精品”为名,把价格提高数十倍,把企业成本上升的负担,转嫁给用户和消费者。对比分析日本企业,自70年代以来,也曾经历过5次大的结构性危机,诸如石油危机、汇率变化等等,但日本产品价格并无大的提高,主要都是企业内部消化。因此日本产品才具有了市场竞争力,也使日本经济保持了近20年的持续增长。
邯钢正是在这一点上开始了他们的创新。他们不再固守传统定价模式,由生产成本加企业利润推算出产品价格,而是以把市场能够接受的价格作为起点倒推,计算出各个生产环节的必须具备的生产成本。价格由“正算”变为“倒推”,便把市场要求“换算”成了企业的管理目标,这样企业增加经济效益,不再寄托于产品一轮一轮的涨价上,而是扎扎实实地控制生产成本。因此,不涨价也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改造要有正确思路
在一定的装备和技术水平下,降低成本是有限度的。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就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但是近些年来,不少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好企业因为技术改造而百“帐”缠身,陷入困境。“企业不搞技术改造是等死,搞技术改造是找死”的说法在社会上流行。
邯钢总经理刘汉章认为,企业不搞技术改造,肯定是“等死”,而搞技术改造不注重改造效益,才是“找死”。这里关键是创造出一种注重效益的技术进步机制,邯钢这样做了,结果就完全两样。他们把“成本否决”引入技术和工程项目管理中,每个项目确定后,实行限额设计,核定工程投资,项目承包,投资切块。分项控制达到总目标控制的要求。“八五”期间,邯钢生产性基建、技改项目投入24.76亿元,与同期实现利润额相差不大。但新增110万吨钢生产能力,吨钢投资不足2400元,仅相当于新建同类企业投资1/3。
邯钢将“成本否决”机制引进基建、技改领域,对当前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对整个经济结构的改组与改造,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强化管理是再造新机制的基础
学习邯钢经验,更多地关注它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办法,是必要的。邯钢经验,对企业摆脱眼前困境,也确有立竿见影之效。但是,若把邯钢经验仅仅看成是扭亏增盈的措施,也是一种误解。
诚然,邯钢经验是一种企业管理方式,但它更是一种企业微观机制的再造,是一种机制创新。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由于其作用和影响重大,既有被政府部门管死的一面,也有习惯于躺在国家怀抱“撒娇”的一面。企业遇到了困难,也首先想到的是找国家照顾、支持、保护,寄希望于客观环境的变化。企业走向市场以后,产品畅销时,大讲“市场机制”,讲“自主权”。一旦遇到大的困难,便认为“国家不能不管”。有些企业搞技术改造,狮子大开口,要项目,要贷款,不考虑自身还款能力。生产的产品堆积成山,还要求国家替其“收购”。有些企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总是埋怨外部条件,想寻找增加效益的捷径。
同样作为国有大企业,邯钢遇到困难,首先不是向上“诉苦”,要求保护,而是把眼光投向市场,从市场找原因,在内部下功夫。他们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市场取向深入人心。“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产生,就是基于这种生存发展观念的转变,从而使经营思想得到飞跃,经营机制得到转变。
邯钢经验中渗透着现代企业制度内容,邯钢经验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最终要落实到提高企业效益上。现代企业制度包括的其他内容,如分离主体,减轻企业债务等,更要以企业效益为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