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攻关勇当先——记实用化1.3微米半导体量子阱激光器研制与开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6-2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863”计划十年巡礼

  攻关勇当先
——记实用化1.3微米半导体量子阱激光器研制与开发
廖声武
20世纪60年代中叶产生的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到90年代,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产业。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已把通信现代化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然而,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关键器件——1.3微米半导体量子阱激光器,以前我国却只能依赖进口,每年国家仅此一项就须花费几千万元资金。
1994年,国家科委把研究和开发实用化1.3微米半导体量子阱激光器列入“863计划”,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为研究和开发的承担者之一。
当笔者来到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见到承担这一课题研究的负责人马骁宇时,这位33岁的课题组负责人介绍说,光纤通信技术的关键是激光器,激光器的先进与否,就像人体心脏搏击是否有力一样,对光纤通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型的1.3微米半导体量子阱激光器较传统的激光器具有耗电省、功率大、工作温度宽、信息传输容量大、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是高技术的光电子器件。
研究和开发技术难度很高的实用化通信用1.3微米半导体量子阱激光器,对曾经在半导体激光器领域取得过不少科研成果的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来说,还需克服许多难关。马骁宇和他的同伴们首先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从中摘取有用的部分进行整理分析,将其综合起来,去粗取精,再经过严密的计算,改进优化,掌握了研制生产这一高技术产品的技术关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1994年9月设备从德国运抵半导体研究所开始安装,同年11月一期验收刚完,马骁宇就带领他的同事们进入阵地,开始了1.3微米半导体量子阱激光器的研制。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从人员到设备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半导体研究所国家光电子器件工艺中心及其他研究室在测试、分析、镀膜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援。到1995年3月,国家高技术光电子主题专家组对这一项目进行评比检查时,他们已完成了1.3微米半导体量子阱激光器单管600只,组合件150只,无论是从管子的数量,还是各项技术指标,都全面达到了“863计划”任务的要求,与同时承担同一课题研究的武汉邮电研究院并列第一,得到专家们的充分肯定。
据有关部门估计,“九五”期间,我国对通信用光电子器件的年需求量为4万只,而国际市场的需求量近100万只。实用化1.3微米半导体量子阱激光器的研制者们正以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为迅速形成光电子器件产业化、大力促进我国光纤通信事业的发展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而继续奋力拚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