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阅读
  • 0回复

心不离土地——记兴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王茂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01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心不离土地
——记兴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王茂甫
吕凤波
河北省沧县兴济,是一个在全国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小镇。兴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王茂甫,却是位全国闻名的科技实业家。
43岁的王茂甫本是位普通农民。他致富后,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几十万元,一古脑儿投入到发展农业科技上,办起了生物技术研究所。一晃8年,这个集技、工、贸一体化的民办科研机构,已发展成拥有生物工程制品、工程承包、矿产开采、房地产开发等项目企业集团,固定资产达到5300万元,流动资金2650万元,利税2600万元,取得国内先进水平以上成果7项,并多次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奖等。
王茂甫常说:“民营科技企业,从一落生就是市场经济的企业,只有以高新技术占领市场,创优特才能使企业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建所初期,他为了选准课题,上京城,下江南考察市场;一辆红星面包车,一年行程十几万公里。他发现,一方面,我国饲料工业依赖的优质蛋白源明显不足,鱼粉、豆粕等市场供应十分紧张;另一方面,我国农副产品及其下脚料极为丰富。而通过微生物发酵工程,把这些下脚料中的劣质蛋白源变成优质蛋白源正是解决制约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一条途径。为此,王茂甫决定把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于饲料资源开发,首先研制了多维高蛋白活性饲料酵母,并通过了国家级鉴定。在不到一年中便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快速走向市场。据统计,这种替代秘鲁鱼粉直接用到饲料和养殖业,其综合经济效益提高25%,而且生产中无“三废”产品。
优秀的科技实业家是桥梁和纽带。继王茂甫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产品投产以后,一大批饲料酵母厂在我国各地兴起。这种饲料添加剂的投产,不仅每年为国家节省和换取大量外汇,而且不与国营企业争原料争市场,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初战告捷,王茂甫又组织专家研究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进行棉籽饼、菜籽饼脱毒技术,先后通过省级鉴定。这一技术成果很快在河南、新疆、江西等省区得到推广,带起一批企业。
王茂甫善于借助外力,他除了聘请人才,还邀请国家科委、中国农科院、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等部门的21位专家领导就兴济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发展和新产品的开发进行探讨,在科研上走出一条协同作战、借梯上楼的路子。8年来,他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8所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就7项课题进行了联合攻关。
1992年他又向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投资参股,共同组建“国家动物营养代谢重点实验室”,成为全国第一家民办科研机构投资国家新技术研究的单位。使兴济生物研究所由建所初期的隐型科技集团变成新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心。
王茂甫以生物研究为基地,向规范化、多元化发展。他先后抓住机遇在广西北海,在黄骅港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开发区,在北京、天津、青岛、神木等地建立了科技实业。
河还是那条河,水还是那道水。王茂甫今天虽然有了许许多多的荣誉和头衔,但他仍然是沧县兴济镇余庆屯村的村民。村里打井、修路、学校购置教学设施,新疆、江西、广西等老少边穷地区建饲料厂,都有他的慷慨捐献……
春耕秋种,三夏抢收。津南古运河畔一块20亩地的责任田里,有两个人在埋头辛勤耕耘着。那就是王茂甫和他近80岁的老父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