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阅读
  • 0回复

农民增收前景展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01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进入80年代中期之后,农民收入增速一直不高,1991—1995年农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4.3%。如果要按期实现小康,从1996年到2000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应达到7.2%以上。在今后4年中,我们能实现这一目标吗?
农民增收前景展望
本报记者王慧敏
1995年是近年来农民实际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500元,扣除物价因素后,比上年增长5%以上。
在去年旱涝兼呈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绩,固然令人惊喜。不过,对农民收入状况后顾前瞻一番,我们会感到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

农民收入曾有过快速增长的阶段:农村改革初期至1984年,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加之国家出台了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农业投入等有效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那一阶段,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15.1%。但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乡镇企业的波动,农产品“卖难”,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1985—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仅3.35%,其中1989年为负增长。此后,国家再次大幅度提高粮棉收购价格、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农民收入又有所回升,1991—1995年,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速度为4.3%。
不过,这样的速度与小康目标的要求相比,显然是不够的。按1990年的不变价格计算,1995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845元。本世纪末要实现小康,从1996年到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必须达到7.2%以上。我们怎样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呢?

就客观条件看,农民增收任重道艰:
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每年以三四百万亩的速度递减,人口却以1500万的数量增加。人均耕地比建国初期的2.7亩下降了近一半。耕地锐减、人口的大量增加对农民收入的提高形成巨大障碍。
近两年农民收入回升,与调价因素关系甚大。目前,有些农产品的价格已接近或超过了国际市场价格。从长远来看,寄希望于提价增收,潜力不大。再从农民家庭经营状况分析,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飞涨,近年来农业经济效益是逐年下降的。1991—1994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年均增长8.9%,而人均家庭经营费用年均增长13.7%,每百元家庭经营费用获纯收入,1990年为239元,1991年为220元,1994年已下降到192元。另外,乡镇企业中资本替代劳动的趋向愈加明显,劳动力就业压力日益加大。1994年与1990年相比,乡镇企业每万元资产吸纳劳动力由1990年的3.24人下降到1.38人。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2亿,今后每年新增劳动力1300万人。到2000年,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将达到1.6亿。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解决不好,肯定会影响增收。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农民负担反弹,已成为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不少地方存在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农民收入的相当一部分,在“三乱”中失去。

当然,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也为农民增收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农产品市场需求增加,为农产品的价值实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科技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农村新的产业组织的出现及土地制度的创新,为农民增收开拓了更宽的领域……那么怎样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加快农民增收的速度呢?
在我国人多地少这一特殊条件下,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现代化,无疑是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专家认为,要如期实现小康,农民种植业收入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加额不能低于30元。就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看,实现这一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美国、日本及西欧一些国家的实践证明,现代化温室的推广,农业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农业与专业化分工的完善,将使种植业效益成倍增长。在这些方面,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我国水域、草场面积广阔,这些资源我们利用得还远远不够。目前,我们每亩草地的载畜量只是澳大利亚的1/34。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业也是今后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重要途径。通过改良品种、开发饲料、发展远洋渔业、家庭养殖业等措施,养殖业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加11—15元收入当是可能的。
改革开放以来,凡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大多是乡镇企业发展较好的时期。今后,农民收入欲快速稳定增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依然是关键。专家认为:要如期实现小康,“九五”期间乡镇企业产值年递增速度不能低于20%,到200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应达到12万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农民年均增加收入30元左右。要实现这个目标,乡镇企业不但要在量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必须走质量效益型的道路。同时,应通过东西合作促进西部地区发展乡镇企业。现在,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拉大已成为影响农民收入总体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1994年东部地带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02元,中部地带为726元,西部地带只有616元。差距主要在于各地乡镇企业的基础不同。
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流通制度改革必不可少。要采取措施逐步发育农民自己的经营和流通组织,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为农民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宽松的环境。此外,还要设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流动有助于提高当前农村就业和收入水平。这里的流动包含着农民的多种从业转移行为:从纯农业活动转向兼业活动,从农业转向非农业,从低收入地区转向高收入地区,以及从农村转向城镇。专家的调查表明:从事纯农业、兼业和非农产业,会得到递增的纯收入,三者之比是:1∶2.28∶2.85。
当然,要使农民真正富起来,不仅仅是增收问题,还关系到宏观经济环境和整个社会的物价消费水平。还要“‘加法’‘减法’一起做,增收减负两手抓”。当前,特别要注意农民的隐性负担,杜绝各种名目的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使农民辛苦经营得来的收益,能真正留在兜中。(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