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生活使我重燃艺术热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02
第5版(专页)
专栏:

  生活使我重燃艺术热情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员郑乾龙
我进入青艺成为演员已经有三十二年了。如果问我演员的最大痛苦是什么?我以为那就是在演出时感情枯竭了,激发不起自己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热情。这种感受在“十年动乱”后期表现得特别明显。那时候,话剧一度被禁演,文革过后,禁令解除时,我却痛苦地发现,我已经习惯于那种冷酷和麻木,而燃烧不起自己的感情了。
前一段时间,由于各种原因,话剧在城市生活中很受冷落,观众流失很大。有一次,我们剧院曾在某市上演获得过文华奖的《捉刀人》。我们在舞台后满怀信心地走场,对戏,可等到大幕拉开一看,整个剧院中稀稀拉拉的根本没有几个观众,我们的心一下子全凉了。要知道,话剧的创作是要靠观众和演员共同来完成的,如果没有了观众,只剩下演员,创作就缺了一半儿。
可是当我到了延安参加重走长征路的活动时,我的凉了的心重新被燃烧起来,鼓舞起来。在这短短的一个半月中,我们拥有的观众达二十二万人次之多。如果与北京最大的容量为二千人的剧院比,在每一场都客满的情况下,相当于演出一百一十场。对于今天的话剧状况,这个数字简直是个天文数字。这次延安之行,使我深受触动。如果没有了观众这个坐标系,要我们演员做什么?演员的价值究竟何在?我们真正的观众在哪里?我认为应该在基层,是他们最需要我们,最需要我们的艺术。
我们前往康定,路过泸定时,原定没有演出,可是泸定的老百姓已经自发地形成了一支夹道欢迎的队伍,有位七十多岁的彝族老人让孩子陪着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专程来看我们的演出,这时候该演还是不该演?演员们异口同声地说:演!面对这些观众的热情,演员们的热情自然而然地被燃烧起来了,他们说:这时不演什么时候演?不为他们演为谁演?在这种情况下加演,可以说准备工作十分仓促,演出条件十分简陋。我们临时搭起个台子,四面都是观众。大家都热情高涨。演完之后,已经比预定时间晚了几个小时,可康定的老百姓仍然等在那里,连饭都顾不上吃。这种阵势我们以前遇到过,可现在已经久违了。这场面使我们热泪盈眶,此时此刻我感到我们的心真正和观众贴在一起了。(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