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02
第9版(理论)
专栏: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黄国钧陈智愚任大立
我们党在75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许多优良传统,其中就有坚持群众路线,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之际,回顾群众路线在党的成长和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增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进一步处理好党群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而革命力量却相对弱小。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出发,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党的优良传统——群众路线,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法宝。1943年6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包含的内容和实施步骤,科学地分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正确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具备了完备的理论形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强调它是我们党区别于任何其它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提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并列为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活的灵魂。邓小平同志历来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他说:“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他要求全党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专门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提出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群众路线仍然是新时期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群众路线还有没有必要坚持?还是不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对此,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第一,党在新形势下为人民谋利益的方式有了变化,但党的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立场和宗旨没有变。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按市场经济原则办事,一切为了群众的提法已经没有实际意义。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其一,我们党选择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目的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加快发展生产力,更快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从而更好地体现一切为了群众的宗旨。其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市场经济的一些原则有其适用范围。我们党多次提出,不允许将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引入政治领域和党的政治生活,更不能因此影响党的政治准则。对此,若没有清醒的认识,任凭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等价交换等原则侵入党内政治生活,忽视以至于放弃党的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立场和宗旨,其后果是严重的,也是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容的。
第二,党在新形势下依靠群众的方式有了变化,但党的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和行动准则没有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党依靠人民群众对传统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在国有企业和其它公有制中,前些年比较普遍地推行了厂长(经理)责任制,近年来又在一部分企业中推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厂长、经理、董事长在生产经营方面具有很大的决策权,厂长、经理、董事长作为企业法人代表,有权任用和依法解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和职工。于是,在一些企业中,依靠工人阶级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并没有否定党的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和行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工人阶级在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永远不能变。这是根本的政治原则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就是在中外合资企业,要办好企业,也要依靠工人群众,也要充分发挥工会和党组织的作用。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依靠人民群众、更好地确保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确实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逐步完善依靠人民群众的形式。
第三,党在新形势下的决策方式有了变化,但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方法没有变。当前,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办公手段逐步进入领导机关;同时,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方式和领导方式也被引进和借鉴过来,在领导决策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但是,有些人却由此认为,办公手段逐步实现现代化之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已显得过时了。这种看法是不对的。首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而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思想作风的重要体现。共产党人要坚持党性原则,必须坚持这一根本的工作方法。其次,办公手段的现代化不能取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我们才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在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情绪等方面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形成符合实际的科学方案和措施,把握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权。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决策正确,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工作方法。
当前坚持群众路线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第一,要正确处理依靠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的关系。依靠群众与正确教育、引导群众前进,是统一不可分割的。一方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想事情、做工作,必须充分相信群众,尊重群众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首创精神。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不能自发地产生共产主义觉悟,需要通过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教育和引导,启发和提高他们的觉悟,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目前,在依靠群众和教育、引导群众前进的问题上,存在着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两种不良倾向。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作出决议、指示前,不同群众商量;在执行某项决策时,对群众不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而是采取强迫命令的办法让群众执行。与命令主义相反,尾巴主义则表现为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迁就一部分群众的不恰当的意见,放弃教育、引导群众前进的责任。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按群众的意愿办事,实际上却是为群众中的某些过激要求和某些消极情绪所左右,最终损害的还是群众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第二,要正确处理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的关系。对上级机关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两者在总体上是一致的。因为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私利。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割裂两个负责之间的关系,使两个负责对立起来的现象时有发生。一种倾向是,片面强调对上级机关负责,忽视对人民群众负责,甚至损害人民的利益。另一种倾向是,片面强调对群众负责,而无视上级机关的要求,甚至违背党的方针、政策,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为本地区、为小团体捞取好处。上述这两种现象,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既是对党不负责任,也是对人民不负责任,我们要注意防止和克服。
第三,要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党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只有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才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坚持好群众路线,才能更好地发挥广大党员联系群众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听取和采纳广大党员的意见,才能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
第四,要正确处理“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党的历史经验表明,要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需要解决好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党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另一个是党的干部要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什么时候这两条做得好,群众路线就坚持得好,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大政方针政策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但是,在一些地方党群关系至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不能摆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利用人民给予的职权,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滋长了消极腐败现象,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因此,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正确处理“公仆”和“主人”的关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第五,要正确处理群众的眼前利益与根本利益的关系。为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但群众的利益有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与长远利益、全局利益之分。我们在处理两者关系时,要把两者结合起来。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在一部分地区、部门和单位中,忽视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现象比较突出,如工作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等,对此需要认真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