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阅读
  • 0回复

近年来文艺创作中共产党员形象塑造漫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04
第12版(文艺评论)
专栏:

  近年来文艺创作中共产党员形象塑造漫议
杨志今
共产党员形象的塑造,是中国当代文艺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进入90年代以来,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如何塑造好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共产党员形象,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一批血肉丰满的共产党员形象的成功塑造,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景观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姿采各异的感人形象的出现,构成了一道璀璨迷人的风景,在当代中国文艺的人物形象画廊中,不断焕发出特有的魅力。
这些形象的突出特点主要有哪些呢?
一是在这些共产党员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来自生活的、来自普通人群的壮美和崇高。一批来自真实生活的共产党人,以他们平凡而伟大的奉献精神,在金钱物欲被一部分人奉若神明的今天,竟引起了人民群众如此普遍而强烈的共鸣。影片《孔繁森》、电视剧《一个医生的故事》、《遥远的驿站》、话剧《鸣岐书记》等向我们推出了这样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人形象。孔繁森、赵雪芳、拉布哈、张鸣岐等都是平凡生活孕育出的不平凡的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也没有气吞河山的话语,而是在他们各自的工作岗位和人生追求中,默默地、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周围的人们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不希求任何形式的回报。他们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而他们那种深藏于平凡之中的崇高奉献精神,又像一座高擎的航标灯,导引着我们每个人追求高尚美好的人生。这种悲壮和崇高还表现在,一些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痛苦地自我蜕变,不断走向新生的党员形象。影片《留村察看》塑造了一个在逆境和坎坷中重新站立起来的共产党人形象。创作者没有回避主人公犯错误被撤职下放的经过,并把镜头聚焦在他不为挫折所压垮,以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顽强和执著,用行动而不是语言,重新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影片《被告山杠爷》则写了一个有着思想局限的共产党员。他把自己无保留地献给了他的村民,而这种奉献的某些方式又同正在走向现代化、法制化的乡村社会的新法则发生了不可调和的撞击。于是我们只有眼含泪水目睹他义无反顾地接受法律追究的一幕。一个那样正直无畏的老党员,因为不懂法,未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却要在村民们的一片保驾声中成为被告。这个形象的警示意义和道德感召力是紧缠在一起的,它使我们在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冲击下领略了另一种悲壮的崇高。
二是在这些共产党员身上,包含了深刻而新鲜的时代精神内涵。时代变革、经济变革的大潮,正在改变人们的旧有观念和思维,并赋予共产党人许多新的精神特质。一批共产党人在带领周围人们改变自己命运的奋斗中,逐渐具有了宽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科学的头脑和务实的态度。报告文学《沂蒙九章》中那位一心带领罗庄人致富的镇党委书记李桂祥,在自己含辛茹苦创办的陶瓷厂正欲展翅腾飞之时,却遭受诬告。面对上级领导和周围同事的误解,他却强压下怨屈,不断地找人做耐心的解释。这位从农民中走出的共产党员,已在自觉地克服个人义气、个人恩怨带来的局限,显示出自己逐步成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宽广胸襟。小说《乡村情感》中那位身患绝症的老共产党员郑麦生,面对死亡是如此的平静,而他深深忧虑的却是“一定要想个办法,让群众一发烧当官的就头疼,群众们一肚子疼当官儿的就拉稀屎,这才能心连着心,命连着命。”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独立思考品格,在过去的农村共产党员形象中是少见的。电视剧《沟里人》中的村支书贺小庄,更是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党性要求,同带领沟里人走出大山,在更广阔的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展示新一代农民的风采联系在一起。有了这种闪耀着时代精神光彩的人生追求,他才能把忘我的献身精神与求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使那条通向富裕的路像彩虹一样终于飘出山外。
三是成功地塑造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干部形象,是近年来一大批影视作品的突出成绩。在这种对已逝历史和领袖人物的发现与塑造中,创作者们用当代眼光,进行了新的审视,灌注了新的时代精神。从影片《毛泽东的故事》、《周恩来》等中,我们重新感受了他们那一代人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顽强奋斗,并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的精神和品格。而这些,正是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所渴望并呼唤的。影片《焦裕禄》和电视剧《焦裕禄》均在观众中激起热烈反响。关键在于,作品通过焦裕禄形象的重新塑造,热切地呼唤了更加紧密的党群、干群关系的重建。通过焦裕禄,我们把昨天、今天和明天有机地连在了一起。这种新的时代精神的灌注,也使得这些被反复表现过的共产党人形象,具有了更加深邃的历史感。
四是在艺术表现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同以往的同类作品相比,创作者们在形象塑造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上作了积极的努力,他们注意从多侧面、多角度来刻画形象,使人物更加血肉丰满,更富有立体感。影片《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电视剧《艰难的抉择》、《擎天柱》、《天梦》,话剧《司法局长》、《情结》,小说《乡村情感》等都在这方面作了可贵的尝试。它们在表现主人公共产党人高尚品格和献身精神的同时,还从多重角度写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竭力挖掘人物形象的个性魅力,是这类作品在艺术表现上的又一突出特色。毛泽东形象、周恩来形象的塑造都表明了这一点。在小说《快速反应》中,我们看到了与以往同类形象不同的另一个年青共产党员南雁双。这是一个充满鲜明个性魅力的人物形象。他观念新、脑子快、能力强,不盲从不奉承,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为了战士的利益他不惜牺牲自己。无论放到哪里,他都能坚持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此他成了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鲁牛子、靳开来等形象的影子,可又分明是“这一个”。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使他的鲜明个性和理性精神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同现实生活中共产党人的历史作用相比,与时代对文学艺术的要求相比,文艺创作中共产党员形象的塑造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一些党员形象的塑造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在强调他们为理想为事业而忘我奋斗的同时,常把其个人情感、家庭生活写得晦暗不堪,他们在事业上是强者,在个人情感上却总是不被人理解的孤独者。这分明是另一种概念化模式在创作中的反映。第二,就题材、体裁选择的质与量来看,近年来,引起反响的共产党员形象,大多在纪实类作品中,文学创作更以报告文学或纪实文学为主。虚构类作品显然是一个薄弱环节。第三,就艺术门类比较而言,影视类作品成绩比较突出,文学创作相对较弱,长篇小说中成功的共产党人形象更是凤毛麟角。这些都应在今后的创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