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谈“接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05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谈“接轨”
吴海民
这是一则鲜为人知的轶闻:一九八六年,中国航天界第一次到国际市场承揽发射业务,谈判中,美方发现,中国火箭与美国卫星的接口不是按照国际标准设计的。中方恍然大悟,当场表示将按国际标准重新设计。一九九○年四月,中国火箭“长征三号”将美国卫星“亚洲一号”准确地送入预定轨道。这则轶闻形象地说明:对外开放,必须解决好“接轨”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显得越来越重要。十几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过程,就是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且已迈出相当大的步伐。如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建立,在与国际“接轨”上,仅用十几年时间就走完了有些国家通常需要上百年才能走完的路。再如,在争取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中,我国逐步改革了外贸制度,降低了进口关税,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使我国经济贸易制度与国际规范逐步衔接。
“接轨”不可逆转。“接轨”又存在着复杂性。由于各国经济结构不同,市场环境不同,发展速度不同,建立真正公平合理的“国际轨道”本身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接轨”不能是无条件的,在使经贸活动符合国际规则的同时,必须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接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其进程,应与国内经济的发展水平一致,与循序渐进的改革同步。
这样,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绝不像火箭与卫星对接那样简单。它是把整个中国经济放在世界坐标体系上进行的深层次对外开放,是将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融为一体的深刻变革。从经济上说,它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也预示着更多的挑战和更大的国际风浪。从文化上说,伴随“接轨”,意识形态的碰撞,价值观念的冲突,将日趋加大,给精神文明建设提出许多新的课题。
对外开放,应该具有博大胸怀,勇于迎接八面来风,乐于吸收、借鉴、融会世界上一切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同时也要看到,打开国门,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我们不能不对外来的腐朽文化进行“过滤”,对于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方式进行抵制,对于某些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保持警觉。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上“接轨”,并不意味着意识形态上也要“接轨”。经济上,不“接轨”不行,自我封闭,难以生存和发展;意识形态上,“接轨”不行,全盘西化,只能自取灭亡。
事实上,由于各个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政治方向不同,文化传统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深深积淀在民族性格中的政治追求和文化意识,不可能随着经济“接轨”而完全交融。如果说世界上已经建立了经济贸易的“国际轨道”,那么在意识形态上,现在没有、将来也很难有这样一条共同轨道,至少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很难建立起这样一条“国际轨道”。有的国家试图把自己的一套人权标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解释为国际标准四处推销,甚至强加于人,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即使是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等,在大力推进全欧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历史进程的同时,也通过对电影、电视、音像及电子网络等采取严格防范措施,大张旗鼓地抵制外国的文化入侵,从而保持本国本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接轨”大力发展经济,一方面又必须坚持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样,才不会在“接轨”的过程中丧失自我,才能以鲜明的民族个性活跃在国际舞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