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千古地火的奔涌——日本战后反战文学透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07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千古地火的奔涌
——日本战后反战文学透视
李德纯
流年似水,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已逾50个春秋。至今日本尚有少数政界要人,仍坚持其错误的历史观,相反,深受那场战争灾难的日本人民还是有所认识的,这反映在日本众多作家所创作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上。
日本社会派代表作家石川达三1937年底以《中央公论》特派记者身份,随日军进入南京,后根据耳闻目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写了《活着的士兵》。此书发行不久即遭查禁,石川被判处4个月徒刑。尽管这篇小说由于特定历史背景有其局限性,却也是日本作家处于高压政策下,所能提供的难能可贵的精神产品。石川于战后问世的《风中芦苇》讲述主人公战时发表批判军部的文章,导致主持的刊物被勒令停刊,而心爱的儿子又命断战场的故事,抒发了日本人民心中的忧国伤时之情。
夏目漱石的入门女弟子野上弥生子的《迷路》中,主人公在学生时代参加进步活动被开除,后应征入伍,被驱往中国战场。他在一次遭遇战中打死一名中国游击队战士,深感内疚,当获悉延安成立了日本反战同盟,便冒着生命危险投奔延安,不幸被日军岗哨发现,饮弹身亡。林芙美子的《漩涡》和德永直的《煎熬》,描写阵亡士兵家属的兵戈离乱生活和他们在战后坎坷生活道路上的挣扎,把日本妇女的悲惨命运融入战争思考之中。正宗白鸟的《战争受害者的悲哀》和宇野浩二的《回忆草》,以凝重的笔墨刻画了知识分子的乱世疾苦,表现了他们追求理想的坎坷悲怀。宫本百合子在代表作《播州平野》和《风知草》中,笔端喷泻出对黑暗年月的满腔怒火,冷静的冰层下面,奔涌着千古的地火。壶井荣的《没有母亲的孩子和没有孩子的母亲》和《24只眼睛》,展现了炼狱般岁月里人们沉重的精神负担。井伏鳟二的《遥拜队长》,以愤慨戏谑的笔触,通过对军国主义遗毒深重的旧军官乖丑行径的揶揄,鞭挞了以法西斯意识形态为基础的蒙昧。森村诚一的1982年最佳畅销书《恶魔的饱食》,对日军在中、朝、俄等国,用活人作生体试验兽行的揭露、剖析和挞伐,有一种力透纸背的深度。
值得指出的是,战后派的锐利批判锋芒毕露。大冈升平的《野火》,描绘菲律宾战场的日军散兵游勇,自相残杀,吃自己同类身上肉的惨烈,揭示了日军在20世纪人类社会的工业文明曙光中,却处在中世纪、上古乃至史前的野蛮和蒙昧。
反映那场侵略战争给几代人心灵留下的创伤,是战后诗坛活动较早的荒原派诗人们共同追求和探讨的主题。鲇川信夫在《寂寞的航标》中写道:“这不幸的士兵啊/不知何时何地陷入魔爪/在他决心死去之前/已不会再看见/这寂寞的航标”。寂寞的航标分明是诗人的灵魂和心在颤抖,寄托着天涯涕泪的切切哀诉。田中隆一的《40年代的夏天》,从往事的回忆与眼前的现实,引发出梦绕桑梓和对和平的惓惓情思。櫂派女诗人茨木则子的《那时我最美丽》,通过对心灵深处感情波纹的描摹,对逝去的恶梦般青春年华的重新评估,流泻出对战争的憎恨和对自由的向往。
戏剧家则试图勾勒出平民百姓饱经战乱忧患的历史印辙。铃木政男的《落日》中,描写一个从前线归来的士兵,老母死于空袭,而曾经寄给他慰问袋的姑娘好子又遍寻无着。失落感中与沦落风尘的好子不期巧遇,然而,战火的摧残使好子已失去往日的纯真,拒不承认自己就是好子。久保田万太郎的《秋草故事》,通过市井琐事,展示平民百姓对万马齐喑岁月的诅咒。
森本薰的《女人的一生》,通过女主人公40余年的家庭变故与人生遭际,描绘了军国主义的兴衰史,具有鲜明的反战思想。久保荣的《苹果园日记》,从战争带给几代苹果园主的灾难,反映日本人民在法西斯暴政下的哀思。真船丰的《中桥公馆》,描写中国人在战后对生活在北京的日本侨民中桥,不念旧恶,仍以礼相待,以致中桥对参加八路军的日侨赞不绝口,甚至表示他也要参加八路军,表现了有良知的日本人对中国的深情厚谊。堀田善卫的《命运》中,主人公曾是侵华日军的一名士兵,战后随团访华。当他亲眼目睹新中国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一个偶然机会同被他遗弃的中国妻女相会,对战前日军的罪行和他自己的过错,表现出忏悔和赎罪的心情。
总的来看,以上各种体裁的作品引起了极大的社会轰动。某些作品虽然没有正面谴责战争,但在岁月变迁、人世沧桑里显示出法西斯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果日本文学能在整体上,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深入探讨和揭示这场悲剧的内在因素,对这场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给以必要的批判,也许会具有更加发人深省的思想艺术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