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充分认识国有企业的作用和地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08
第2版(经济)
专栏:

  充分认识国有企业的作用和地位
财政部副部长张佑才
江总书记在上海的讲话充分表现了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关心。这个讲话有很强的思想性、政策性、科学性和指导性,对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对坚定信心、狠抓落实、推进改革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中国的国有企业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必须、应当而且能够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占着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企业的总资产平均每年递增12.9%,改革开放以来,平均每年递增15.5%,如果加上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国有净资产总量达到51920亿元。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的载体,不断壮大。国有企业的资产占全社会资产总额的65%,国有企业安排的职工占就业总人口的67%,财政收入的60%是来自于国有企业,这些都表明国有企业已构成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在贯彻国务院《转机条例》,实施财政的《两则》、《两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方面都取得初步成效,国有企业为我国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也应看到,在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确实遇到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结构低下、管理松弛、资金紧张、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产品档次上不去,竞争能力差,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今年1—5月份国有工业企业的产销率为93%,比去年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5月末产成品资金达到2255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400亿元。企业管理松弛,以包代管、以改代管现象还很普遍。在30.2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中损失挂帐几千亿元,我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损失率在7%以上。资金紧张一直是困扰企业的大问题,特别是生产资金严重短缺,基建摊子大,占用了生产资金,物价上涨、消费膨胀,吃掉了部分生产资金,损失挂帐死掉了一块资金,企业间相互拖欠加剧了企业资金的困难状况;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顺,各项配套改革滞后,以致企业机制仍然不活。国有企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在所有制本身,而是能够通过有序的深化改革逐步得到解决的。只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深化改革,认真把握改革的方向和秩序,国有资本一定能够成为全社会资本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
党中央、国务院对企业改革极为重视,目标已经明确,今后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务求突破。一是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要与国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同步配套进行。二是要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调整,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三是要建立投资压缩机制和企业自我积累机制,防止基本建设膨胀和消费膨胀,引导企业将资金用于技术进步和调整结构上。四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用必要的增量调动存量的优化。五是必须把解决企业的不良债务和解决银行的不良资产相结合。要采取切实措施,减轻企业包袱,轻装上阵。六是切实加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资金成本为重点,保值增值为标尺,全面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