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学习华罗庚教授的爱国精神——华老逝世11周年感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08
第11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学习华罗庚教授的爱国精神
——华老逝世11周年感言
应以明
11年前,一颗璀璨的世界数学巨星——华罗庚教授因心脏病突发,殒落在日本东京大学的讲坛上。他当时“倒下去的分量这么重,全世界都感觉到了”,我也深深地陷入了无法抑制的悲恸之中。
60年代初,我曾经有幸在华老身边工作了多年,许多事情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淡忘了,但有一件事却始终牵动着我的心。那是1962年春节前夕,华老拟好了一副春联,嘱我书写后张贴在他家的大门上。我接过一看,一共只有七个字。上联为“敢、干、赶”;下联为“严、研、验”;横批是个“党”字。华老这铿锵有力的7个大字,是他崇高信仰、敬业精神和治学之道的体现。
春联上那个醒目的“党”字,昭示了华老内心世界鲜明的政治主张和热烈而执著的人生追求,也是他立志入党、为党奋斗的决心书和宣言书。作为大数学家和学术权威,他没有自我膨胀,而是自觉地摆正个人和党的位置,置身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听党的话、跟党走,已成为激励他思想和言行的准则与不断拚搏奋进的力量。
1949年,当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到华罗庚耳边的时候,这位海外赤子的心情异常兴奋。他在回顾这段往事时,激动地说:“新生的祖国对我这个海外赤子产生了极大的引力,优越的物质条件再也牵不住我似箭的归心。科学没有国界,而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1950年2月,这位爱国的科学家,毅然抛弃了洋房、汽车、美金和终身教授的头衔,直投祖国的怀抱,并且发表了著名的《致中国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他在信中明确指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代表了“真理光明的一面”、代表了“多数人利益的一面”。因此,他真诚地呼唤:“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华罗庚回国后数十年来,在春光明媚、充满生机的祖国怀抱,迎来了科学研究的春天;但也遇到过坎坷、挫折。十年动乱中,华老曾受到诬陷和迫害,但他对党对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没有丧失信心。当时西方学者抱着不可理解的心情,试探华罗庚的心态。1979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一次集会上,一位女学者,在敬酒攀谈中,突然扬声问道:“华教授,你不为自己回国感到后悔吗?”华老听后斩钉截铁地回答她:“不,我回到自己的祖国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并不是为了图舒服。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
回国后,华罗庚曾多次提出入党申请。1979年3月25日,他在准备行装出国讲学前夕,也不忘向党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愿以此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华罗庚是新中国的数学拓荒者和奠基人。他研究的领域遍及数论、代数、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和多复变函数论、调和分析和应用数学等。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200篇学术论文、10部著作,有些已列入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10余部深入浅出的科普著作和不少优美的散文和诗词。华罗庚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伊利诺大学、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同时,在政治上,也由于他矢志奋斗,得到了归宿,终于完成了从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战士的伟大转变。
1979年6月30日,正当他在英国伯明翰讲学之际,一个佳音从祖国心脏北京飞越大洋——华老被光荣地接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入党后,华老那颗爱国的心上,又树起了为党奋斗的目标。为了表达他对党的坚定信念,1980年春,华老写了《破阵子·奉答邓大姐》的词:“老同志,深愧怍;新党员,幸勉称。横刀那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华老几次心肌梗塞,在病重日子里,他想到的是有生之年已不多,“学术权威似浮云,百万富翁若敝屣。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而已。”最终,实现了他宁愿死在工作岗位上的遗愿。
华老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来自底层,吮吸了人民的乳汁,从一个自学青年一跃而成为举世公认的“领袖数学家”。用数学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纪念华罗庚教授,学习和发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科教兴国”,全面推进科技事业,加速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