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一分钱算出高效益——白城麻纺厂推行精细管理走出困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09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分钱算出高效益
——白城麻纺厂推行精细管理走出困境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
全国麻纺业进入90年代后普遍不景气,但吉林省白城麻纺厂推行“一分钱”精细管理方式,七项经济技术指标居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被誉为“麻纺行业一枝花”。去年,这个厂实现利税570万元,比上年增加80%。厂长成自申说:“这些效益都是一分钱一分钱地算出来的。”
一分小利也要苦心挣
拥有2083名职工的白城麻纺厂,是50年代建设的老企业,设备严重老化。近两年原材料涨了一倍,全国麻袋生产能力却超过需求量两倍。一条麻袋利润高时一角钱,低时不到一分钱。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厂领导引导职工明白一个道理:作为微利企业,一分小利也要苦心挣。厂里特别做出规定,根据行情和成本随时确定销售价,低于这个价格财务不给结算,高了销售员可分成。几年来,这个厂产销率和回款率分别保持在98%和95%以上。
厂子远离麻产区,他们就常年派人去“蹲点”,春看播种,夏看苗情,秋看收成。然后超前决策打时间差,在新麻上市3个月前就确定采购区域、时间和数量。前年,在许多企业按兵不动时,这个厂集中资金抢先采购9500吨原麻,不久黄麻价格几乎翻了一番,到去年9月,许多同行业因无原料而停产,但这个厂仍照常运转。
一有同行企业倒闭、破产,厂里立刻派人去买“便宜货”。这个厂先后花117万元购买了价值600多万元的二手设备,一跃成为全国麻袋生产“五大巨头”之一。1994年进行国有资产评估,这个厂升值率为45.7%,固定资产流失率为零。
省一分钱等于多卖一件产品
记者在车间看到,每个挡车工都有一个回收袋,将掉下来的回丝和麻线头拣起来,长的接起来就用,短的重新梳理再用。近年来,白城麻纺厂减利因素不断增加,去年仅煤、电、水等费用就增加200多万元。厂里发动职工一起算细帐,形成一个共识:省一分钱就等于多卖一件产品。他们从小处入手,开展了节约一块煤、一滴油、一个螺钉、一克麻等“八个一”活动。原来当垃圾的麻毛、麻灰如今也派上用场,掺到煤里烧,一年可节约标准煤90吨。
白城麻纺厂还把目标成本与经济责任制挂钩,调动每个职工都来当家理财,厂里把成本分解成44个指标,逐级承包落实。每个车间专设一名核算员,一笔一笔算细帐,一厘一厘计成本。装麻纱的桶破了,换个新的是很正常的事,但在这个厂却破了先补,实在补不了就三个拼成两个用。
厂里的生产工艺有时一天变好几次,他们想从科学的工艺中抠出钱来,纤维较粗的河北麻原来只能打麻绳,厂里通过工艺设计优选,在不同的工序上适当搭配使用,掌握了最佳经济配方,配麻成本一下子降低4.5%,一年节省38万元。
一点一滴严格管理
一位同行连续三天夜里到车间暗访,居然没有看到一例违反劳动纪律的事,他感到十分惊奇。这个厂从一点一滴严格管理,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动态控制,就连厂里专门负责稽查的人也经常抱怨:挑毛病太难了!
在厂区中心花坛边有一块曝光板,职工每天上班都要留心一下,看自己是否“榜上有名”。厂里由中层干部组成11个劳动纪律稽查组轮流检查,一周内查不到就继续值班,连续3周还没有查出,他们自己也要受到处罚。这几年,这个厂建立了生产、经营等方面368项管理标准,共4600条,形成了厂部、车间、工段、班组四级管理体系,对全厂289个工作岗位分别制定了具体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一次几名干部提前半小时洗澡,结果厂主管党委副书记、副厂长和厂长也“株连”受罚。同时,厂领导班子自觉实行“五不”:不坐高档车,住房不特殊,奖金不多拿,子女不照顾,公车不私用。
每天下午,在厂办公室里看不到多少人,原来都到生产一线去了。这个厂对生产全过程实行动态控制,并实行“四五六工作制”。即厂级领导每天到生产现场不少于4小时,中层干部不少于5小时,一般干部不少于6小时。此外还实施班前上岗制,提前按规定上岗,对所负责的岗位进行观察和诊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