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医药的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09
第10版(经济生活·工艺)
专栏:经济茶座

  医药的怪事
马立诚
近来走在街上,路过新建的医院,心里总禁不住喝一声彩。往昔陈旧狭窄的房子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座新颖气派的建筑,再加上不断添进的现代化医疗设备琳琅满目,看了委实令人欣喜。
可是牵涉到医院内部的“软件”方面,似乎就不那么理想了。第一个反映就是医疗质量有所下降。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分析了11万封投诉信,发现对医疗质量的投诉呈上升趋势。前些日子,电视台报道北京一位赵姓患者花3万多元在某医院植入一个过期的心脏起搏器,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再一个就是围绕药费的意见了。药品价格猛涨,是近年来大家都感觉到的。看一点小病,开出药来也要几十元上百元,不算新奇。就商情变化来看,开饭馆不如开药店,似乎也成了商家近期的共识。我住家附近的几条街,两年前只有一家药店,近来忽然增至4家,而且都装修考究,堂皇得很。当然这有助于买药的人,不可抹煞。但其中所透出的利润信息,却也是不难明白的事。我曾问过一家药店的售货小姐效益怎么样,小姐眨眨眼:“当然不错!”紧跟着的一件事,就是有些医院药剂部门的人富了起来,购小汽车买房的不在话下。这与掌管进药大权有没有关系呢?恐怕难以禁止人们的猜测。
这种猜测,和制药业的恶性竞争膨胀有关。近年来,制药业迅猛发展,是一大好事,但有不少药品供过于求。有的厂家为了把药卖出去,暗地里使用了不少手段。这些厂家明白,靠药店零售,终是小宗,大头在医院。据说,某制药厂为了把自己的抗菌素打进某市一大医院,竟花了20万元在该医院有关人士身上进行“公关”活动,终于把竞争对手挤出这家医院。药是进来了,问题并没有全部解决。医生有处方权,他给病人开什么药就不好说了。抗菌素种类多得很,假如医生闹别扭,就是不给病人开你的抗菌素怎么办呢?厂家一不做二不休,把“公关”活动“深入”到医生身上。办法是,按处方给钱。你开了我生产的药,就给你记上一笔,按月付款。据说有的医生仅此一项收入每月即可达到几千元。这笔支出从哪儿来呢?别担心,从药费上找回来。有些药的利润高达60%甚至更高,反正厂家不会吃亏。但这样的“竞争”发展下去,必然影响医疗质量,似乎不必多说。
药厂和医院这样轮番赚钱的结果,是患者和单位吃不消的。有些单位背不起这个负担,已经不能及时报销医药费。解决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当然要通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在此过程中有的人提出应该加强对制药业的管理,对药品实行最高限价;有的人提出应适当提高挂号费,以免医院一个心思靠药赚钱等等。这些意见当否,当然还要靠有关方面和专家研究判定。但不管怎么办,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引起重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