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永不退色的旗帜——记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0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永不退色的旗帜
——记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
本报记者贾西平
一支二三百人的科技队伍,40多年来,竟有3人为了测绘工作而献出了生命。这,就是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
5年前,国务院授予这个队“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测绘大队”的光荣称号。5年来,这支英雄的队伍,又南征珠穆朗玛峰,北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经受住了商品大潮的冲击,忍耐了任务不满的困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奋勇拚博,谱写了新的篇章。
“领导实干,比说什么话都有分量”
现任国测一大队总工程师庞尚益,刚走出校门就啃了个硬骨头:赶上了1989年珠穆朗玛峰联测。这里是一个冰雪的世界。晚上,冷到零下30多摄氏度,脸碰一下仪器就粘掉一层皮;白天,强烈的紫外线穿过稀薄的空气,灼得人的皮肤黝黑、干裂;氧气只有内地的1/6,躺着睡觉相当于在内地扛麻袋。他想到在沿海城市工作的同学很快赚了钱、有了车,自己却吃这般苦受这般罪,越想越不是滋味,于是就向领导写了辞职报告。报告递上去了,心里却忐忑不安。看看身边的那些领导,人家也读了大学,业务水平比自己高,年龄比自己大,困难危险的地方人家能坚持,为什么自己不行?庞尚益说:“看到领导实干,比说什么话都有分量,我把报告撤了回来。”现在,他又以自己的行动感召着后来人。
在一大队,干部主要靠身体力行。1990年夏,一大队在天山深处进行天文、重力、水准测量。这里大雪弥漫,山梁滑得像鱼脊一样,稍有不慎就有危险。10年前正是这里夺走了该队一名队员的生命。但本次测量是一次大范围联测,如果这个地区进不去就会留下一片空白,影响整个联测结果。当时担任副大队长的翟建全来到测量小组,不顾艰险带着两个同志闯禁区踏勘。后来小组沿着他们踏勘的路线胜利完成了这次任务。
1993年11月,为加快克拉玛依油田开发,三中队副中队长霍保华带领测量小组开进测区,恰逢几十年未遇的大雪,气温降到零下30多摄氏度,滴水成冰。有一次,霍保华在向测点开进途中遭遇车祸,摔得满头是血。为了抢有利时间进行观测,他二话没说背上仪器就要干活,司机忙拦住他:“不要命啦!”“不干?我们岂不白来了!”等到下午3点干完活,同志们帮他洗头时才发现他的头上扎了许多玻璃碴。
在一大队采访,会听到许多这样的故事。
“既要能吃苦,更要技术精”
国测一大队的技术人员通过精密测量发出警报:我国一个主力电厂的主厂房基础正垂直升移,磨煤机基础的形变以每月+2毫米速率累加。针对这一重要情况,该厂请专家会商。有的专家质疑:如果测量结果属实,那么主厂房将会有较大范围的裂缝,个别立柱甚至会断裂。该厂立即进行大范围检查,刮掉部分建筑物的外皮,结果发现了135条裂缝!这个想起来叫人后怕的隐患如果不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常规测量手段逐渐被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尖端技术所取代,仪器设备及作业方式正朝着电子化、程控化、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作为国家级的测量队伍,一大队的装备也在迅速改善。该队在全国率先开辟GPS卫星定位测量这一新技术,在全国GPS网布测和多个局部网的测量中,均以高水平、高效益的成果令同行业刮目相看。随后该队又相继购置了一批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数字化测图仪、测距仪及计算机系统。与此同时,该队针对队员过去工种单一、业务面专而窄的特点,对全队人员轮番进行业务培训,根据测绘市场需求拓宽作业范围。业务干部基本上都由30岁左右的同志担任。凭借高技术优势和人员素质的优势,大步走进市场,先后在深圳、广州、天津、北京、上海及新疆、安徽、湖北、陕西等地承担了多项测量任务,扭转了近年来任务不饱满、经费拮据的窘境。
国测一大队在中国有名,在国外也有声望。就在我们去西安采访之前,一个由一大队组成的测量小组在国际招标中中标了。当人们赞扬他们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时,年轻的大队长翟建全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艰苦奋斗仍然是我们的饭碗,我们要能吃苦,更要技术精。”
“他们就是活着的雷锋”
5月中旬,为了天津新港的建设,常年在崇山峻岭中奔波的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二中队队员,风尘仆仆地赶到天津测区,在离沿海大堤不远处的一幢旧楼房里安顿下来。尽管楼道里堆放着常年无人清扫的垃圾,墙壁门窗上粘满了煤灰,但这比他们常住的帐篷好多了。刚到一个新环境,中队长、共产党员高西江马上召开全体人员大会,要求大家严格遵守纪律,多想一想住在这里给楼里其他住户带来的不便。会后,全体同志不顾长途乘车的疲劳,不顾扑鼻的恶臭,对他们所住的三楼从房间、楼梯、走廊到厕所、水房等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大清扫。中队还从紧张的经费中挤出资金,在本楼安装了电表、更换了水龙头,并排出卫生值日表,每日有队员轮流打扫。堆积多年的垃圾拉走了,水房厕所厚厚的污垢不见了……上年纪的住户看着眼前这支穿着土气却精神不凡的队伍,似曾相识;年轻人开始在自己的记忆库中搜索,说他们就是活着的雷锋;当初曾强调各种原因限制他们用电、用水、用厕所的人,则面带愧意。
南方的夏日阴雨绵绵,天一晴立刻又热得像蒸笼一样。正在深圳南山区作业的四中队队长刘键和几名队员,天不亮就爬起来赶路了。从他们住的冶金部第十九工程公司驻地到测区有七八公里,为了节约经费,队员们天天往返靠的就是两条腿。他们的生活标准很低,为克服阴雨、密林给作业带来的困难,又常常干到次日凌晨一两点。这样的工作方式队员们已习以为常,但第十九冶金工程公司的职工们却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头。职工们说:“过去学雷锋有人说看不见,现在国测一大队就在我们身边。”
国测一大队的故事,从天山南北讲到东海之滨,从已退休的老队员讲到刚入队一年的大学生,从50年代讲到今天,都讲不完。这是因为国测一大队这面艰苦奋斗的旗帜,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更加鲜艳!(附图片)
(压题照片:张江齐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