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太行作证——访一二九师师部旧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22
第5版(要闻)
专栏:

  太行作证
——访一二九师师部旧址
本报记者何伟
2月21日,怀着悲痛,记者登上重山紧锁的河北省涉县赤岸村。这里的抗日劲旅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成了悼念小平同志的重要地方。老房东、老民兵、老妇救会员,从四邻八村赶来,一起回想着绵绵不尽的往事。
赤岸村作为一二九师师部和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指挥中心,邓小平在这里度过了艰苦卓绝的五个春秋。几十年后的今天,乡亲们依然亲切地称他“邓政委”。噩耗20日清早7时传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8时,没有人组织,老老少少便聚到村委会。
老房东的女儿张宝莲,迈着一双大脚来了:“我这双大脚是邓政委给的。”当年的小姑娘变成了满脸皱纹的老婆婆,对邓政委的恩情却念念不忘。过去山里人守旧,女娃从小得裹脚,疼得她直哭,邓政委知道后,几番做她父亲的工作。“鬼子来了,跑都来不及。”终于感化了她父亲,把女儿送上妇女解放的道路。
老迈龙钟的樊四德当年是杀敌英雄。刘邓于戎马倥偬中为民办实事深深刻在他的记忆中。“反扫荡”那年天大旱,刘邓看到干渴难耐的群众,决计修渠引水。“那么远的水怎么能流到咱山上”?村里老人不信。来年,一条盘山绕岭长达27里的水渠,把清冽的漳河水引进了千亩干枯的庄稼,乐得老人们合不上嘴。依当时的艰苦条件,修成此项“重大工程”,不知凝结了全师上下多少艰辛。有一天下雨,有人劝患了感冒的邓小平歇一歇,哪料他还是出现在工地上。感动不已的乡亲们称漳南大渠为“将军渠”。
去年,涉县遭受罕见洪灾,渠毁路断,邓小平委托卓琳送来一万元现金,救助灾民。“今儿,赤岸村家家有地种,有新房,还看上了电视,被毁的将军渠也修好了。”樊四德用粗大的手掌擦去滚出眼角的泪水,悲伤地说:过完年乡亲们还惦着给邓政委捎个信,咋这么快就走了呢?”
太行作证:将军溪载不完、诉不尽邓小平对人民的深情,对祖国的赤诚。他不愧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