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剪纸寄心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22
第7版(文化时空)
专栏:神州采风

  剪纸寄心愿
鲁丁
去年,跟随全国文化先进县工作会议的代表赴河北参观,在抚宁县石门寨镇的文化中心,我结识了一位纯朴的农民。
记得在文化中心楼上的一间不很宽大的展室里,摆满了农民艺人的作品。一面墙上挂着以玉米、小麦、果树为主角的照片,一面墙上挂着红艳艳的剪纸——“百鸟朝凤”、“吉庆有余”……那些质朴的照片和剪纸,散发出泥土的芳香。旁边一位脸色黝黑、体魄健壮的中年汉子,正在一边同涌向展品的代表握手,一边慢吞吞地介绍着自己的摄影和剪纸。
轮到我了。他告诉我,他叫张兴仁,是南刁部落村的农民。握着他那双粗大厚实的手,我竟有些不相信眼前的壮汉会侍弄出如此纤巧的剪纸。我顺口夸奖了他几句,他高兴得涨红了脸,再也说不出话来。
回来后不久,我收到了他的一封信。拆开一看,抖出一叠剪纸。剪的是“岁岁有余”、“红灯照福”、“鲤鱼追喜”……这些构图别致、线条流畅的剪纸一下子被女儿抢了个精光。我想,这些精美吉祥的剪纸,或许就是他要对我说的话吧。
经过几次通信,我对张兴仁的了解渐渐多了起来。他自幼喜爱美术和剪纸。在那个“横扫一切”的年代,看到精巧的剪纸被撕毁,剪纸技艺被践踏,他伤心得哭了。然而他没有丢掉红纸和剪刀,在紧张的田间劳作之余,他仍然在民间艺术的原野里驰骋,精心地修剪着自己的理想和祝愿。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们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有的人跑买卖,有的人打麻将,张兴仁却一头扎进剪纸,辛勤地耕耘起艺术的田园。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终于,他的作品登上了展室,有的还被一些报刊选用,他也成了乡间有名的农民艺术家。
他的作品像庄稼一样鲜活,他的心愿像大地一样朴实。他说,一个好的作品不仅要表现作者见到的事物,还要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他感到自己原有的文化积累不够用了,于是就买书,就学习。他买了唐诗、宋词集,买了风景对联集,他要为自己的作品插上翅膀,他还要研究民间节日剪纸并整理成书。
今年元旦刚过,我又收到了他寄来的一幅构思新颖的剪纸——“丁丑香蕉”。他告诉我,今年是牛年,又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喜庆年。牛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的象征;牛角的9个方孔,牛臀的7个月牙,合起来意为97;牛身的紫荆花为香港市花;牛背驮的竹筐借寓祖国的怀抱,筐中香蕉谐音“香交”,捆束香蕉的绳结是一个“中”字图案,意寓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明白了,这幅“丁丑香蕉”就是“香港回归图”。尽管它的构思十分传统,技巧也谈不上超群,但是我却感到了图中升腾起一位农民的火热心愿——盼祖国统一,愿社会繁荣,望民族富强。张兴仁并没有要求我为他做些什么,我却急于想把这幅素朴的剪纸介绍给大家。因为这位农民手下的剪纸代表着9亿农民的心愿,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心愿。(附图片)
丁丑香蕉(剪纸)河北:张兴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