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着眼更高层次的合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22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着眼更高层次的合作
上海市浦东新区凯发陈工
上海浦东开发以来,香港与浦东之间的贸易量以平均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两地进出口贸易总额从浦东开发初期的不足1000万美元,猛增到1996年的7.8亿美元,其中浦东对香港的出口总额已突破5亿美元,出口商品结构由单一的农产品,扩展到纺织、黑色金属、钢材、船舶、机械设备、集装箱零备件等各类商品。
近年来,香港企业界、金融界又积极参与浦东功能开发。香港的上海中信隧道发展有限公司用BOT方式参与了黄浦江越江隧道和大桥经营权的授让;香港华润集团与上海华联商厦合资组建的时代广场,已成为与第一八佰伴齐名的第二家中外合资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香港金融界共同参与了对浦东外高桥保税区二期、金桥出口加工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等多项建设的大型项目银团贷款项目。最近,香港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的上海分行相继获准在浦东经营人民币业务。香港与浦东两地已建立起了互补性的合作构架。
由于浦东开发辐射能力的加强和上海外贸的发展,香港的转口贸易将更有广阔前景,浦东企业可以同香港的经销商、中介机构直接挂钩,扩大渠道。上海及浦东的科技特征是开展外向型科技,并以上海巨大的科技潜力不断向外向型经济发展,而香港需要的主要是应用技术和能在长期内形成商品的科研成果,这样通过两地合作并借助香港在市场开拓上的优势,可提高两地的高科技产业水平,为沪港两地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实现“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目标的新的发展空间,作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新的发展基地,作为上海进一步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的舞台,争取到2000年4月18日浦东开发十周年之际,基本建成以陆家嘴沿江中心城区为标志的现代化、外向型、多功能的新城区框架,基本建成规范、有序的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的社会主义大市场体系框架,基本建成上海高新技术支柱产业新基地框架,为实现跨世纪的腾飞奠定基础,为振兴上海、带动东部经济的新飞跃作出新的贡献。
浦东新一轮基础开发、功能开发和城市建设,将为香港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商业机会,在投资、科技、信息和人才等方面提供新的更高层次的合作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辐射功能的日益增强,浦东将为两地联手共同参与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