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太行山不会忘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23
第1版(要闻)
专栏:

  太行山不会忘记
本报记者阎晓明
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左权县突然沉寂了下来。电视机中传出的令人心碎的哀乐声,回荡在太行山中。
抗战岁月里,作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北方局代理书记、太行区委书记的邓小平,前后在这块土地上战斗了5年。这里的人民深深地爱着他,人们依旧称呼他“老邓”、“邓政委”。
20日晚7时,抗战年代曾经在小平同志家帮过忙的左权县上麻田村的要玉娥和老伴、儿子,端着饭碗坐在电视机前的小板凳上,静静地听着《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这天上午,当老伴从电视上看到小平同志去世的消息,惊慌地告诉她时,要玉娥一把拉住老伴,连着说了几声“你可不敢瞎说”。当她证实了这个消息后,老人难受了一上午,一遍又一遍地看电视。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要玉娥说,当时她只有15岁,卓琳同志每天教她认三个字,小平同志经常背着手走到她身后检查她的作业。在要玉娥家我们听到了小平同志家属给中央的信,大家眼眶都湿润了。要玉娥说:“按说我该到老邓家看看才对,路远去不了。”她一定要我们转告小平同志家里,说“麻田有个老人打听他们呢,心里难受”,并一再叮咛我们要把话捎到。
麻田镇云头底村82岁的郭金梅家,是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农民,家里盖了二层小楼,还装了程控电话。抗战时期,老人也在小平同志家帮过忙。在她家我们听到小平同志当年的一个故事。1942年麻田是大灾年,一二九师的官兵把口粮从每天一斤半减少到9两,救济困难户。小平同志亲自过问粮食分配情况。有一次,给郭金梅老人分粮时,工作人员多给了几两,小平同志批评那位战士说,这是国家的小米,不能因为是我孩子的奶妈就可以多一点,谁也不能搞特殊化,硬是把小米倒了回去。麻田的人们直到今天说起这件事仍感慨万端。
76岁的郝海文,眼含热泪一支接一支抽着烟。问他怎么知道小平同志去世的消息的,老人说是从电视上看到的。他说:“电视也是邓政委改革开放后才有的。从电视上听到他去世的消息特别伤心。”老人是1939年的老党员,抗战时担任云头底村的公安员,他讲了这样一件事。当时云头底村有八路军总部的农田,小平同志常到云头底村来种地,他负责护送小平同志过漳河。有一次河里涨了水,大家要背他过河,小平坚决不让。在大家劝说下,郝海文把小平背了过去,上岸后,小平对郝海文说:“等抗战胜利了咱们在河上架一座大桥。”麻田人民记着小平的话,1982年,在麻田架了一座大桥。乡亲们给他老人家写信报告了这个喜讯,小平同志专门委托中央军委发了贺电。郝海文说:“老邓当家后,说办什么就能办成什么,还能办得很好。三中全会以后,谁家的日子不是越过越好?麻田的变化大得怕是他也认不出来了。可惜他没能来看看。”老郝遗憾地摇了摇头。这悲痛,这遗憾,不仅是郝海文的感情,也是整个麻田乡亲们的感情。在上麻田村支部书记王贵歧家,麻田镇的领导和村干部正在灯下起草给中央的唁电。唁电中说:“在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麻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过上了好日子,乡亲们多么希望他能回他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看看,再听听他讲话,现在这个愿望永远不能实现了,我们感到万分悲痛和遗憾。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沿着他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把麻田建设好,在当前就是搞好抗灾,迅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告慰他老人家在天之灵。”
夜很深了,依太行山而立的八路军总部旧址和小平同志旧居在夜色中显得那样巍峨。我们感受着太行山乡亲们对小平同志的深切的感情,仿佛听到了小平同志那感动整个世界的话在太行山上回荡: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