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剑桥百馆尽书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28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剑桥百馆尽书香
悠阳
剑桥到处都弥漫着让人心醉的书香。别的不说,图书馆就多得数不清,大学有图书馆,系有图书馆,每个学院也都各有图书馆,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加起来恐怕得有近百家。
大学图书馆位于剑河外侧的王后路与格朗吉路之间,是一组灰色楼群,由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吉尔伯特·史各特设计建造。史各特以设计英国原来的红色电话亭而闻名。他在设计剑桥图书馆时,也运用了这一造型。远远地便可看见耸立于建筑群之上电话亭模样的塔楼。这别具风格的塔楼就是剑大图书馆的象征。
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438年,最早在国王学院附近的“旧学校”内。1842年建成考克雷尔楼,将藏书迁入楼内。但考克雷尔楼在迅速发展的现代出版业面前很快就又显得窄小和落后。1934年,大学图书馆迁到剑河外侧的现址。剑大图书馆是英国五大版权图书馆之一,凡在英国出版的任何书籍都应向这里交存一份。就藏书量和收藏的手稿数量而言,剑大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开架图书馆。
在大学注册的学生都可以到图书馆办理借书证。办证手续极其简单。只要拿着入学通知书,到图书馆门口内排个不长的队,当场照张相,一两分钟后就可拿到书证。
图书馆由两个大阅览室和无数个配楼组成。底层中间是目录室。书籍目录分1977年以前和以后两类。以前的尚未输入电脑,还按传统的方式查索引找书。索引书都是大部头的,放在目录室靠墙的一张张特制的斜桌上,使人情不自禁想起剑桥历史上的许多伟人也就是在这里找到他们的成功之路。1977年以后的书目全都输进了电脑。目录室的中间置放着两排电脑,供人使用。查到有关书目后,记下楼层和书号,自己去找书。馆内的图书管理员极少,只有在办借书手续时才能碰到。
除大学图书馆外,每个学院都有图书馆。三一学院的图书馆是所有学院中最出名的,不仅藏书量大,建筑也有特色。图书馆在三一学院纳维尔斯院的西侧,建成于1795年,以其设计师雷恩命名。楼顶有四尊塑像,分别代表神学、法律、物理学和数学,楼的底层是外露的突斯坎石柱,图书馆在二层。走进图书馆,你有种异样神圣的感觉。书架依然是雷恩设计的木书架,书架的尽头摆着三一名人的半身塑像,有牛顿和拜伦。东西两边的窗户都很高大,可以尽情吸收外面的阳光。剑河就在西边的窗外,透过玻璃,迷人的剑桥风光尽收眼底。站在里面,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哲学家培根。他当三一学生时,也是在这里读书,并悟出读书之道,写出了至理名篇《论读书》。“读史使人充实,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哲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他的《论读书》仍激励着当代的剑桥学子。
大学的每个系也有各自的图书馆。历史系图书馆又叫希里图书馆,据说是以捐赠人的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建成于1978年,因在建筑上大量运用玻璃而被称为“玻璃馆”。这种现代化的建筑风格与剑桥的传统风格不大一致,因而曾引起一场争论。但图书馆的屋顶极高,里面显得宽敞、明亮和空旷,给人以畅想的空间。
在剑桥也能读到中文书。中文书是在北配楼的四层,里面大多是大陆出的书,也有港台书籍,有些是在国内极难找到或借到的。我在剑桥时利用假期和休息天,一年中补读了不少以前一直想读而未曾来得及读的书。在东方中心的图书馆还可以读到《人民日报》、《新华月报》等中文报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