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减人不等于一定增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9-26
第2版(经济)
专栏:

  减人不等于一定增效
新华社记者黎大东
四川南部有两家国有采矿企业长期严重亏损。然而,企业想方设法将生产一线的“富余人员”“裁减”下来,却全部转移到二线或三线。去年,两矿在职职工总共1300余人,其中二、三线人员却超过1000人。就是那些没有被减下来的一线正式职工也变相“退居二线”,整天端着茶杯在一旁“指挥”临时工干活,一线生产几乎全靠农民轮换工和临时工支撑。最近,这两家负债累累、生产经营陷入瘫痪的企业被依法破产。
该减的人员减不下来,不该减的人却“减”掉了,这种始料不及的情况使一些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受到削弱。四川一家大型钢铁厂富余人员多,社会包袱重,企业长期亏损。由于种种原因,那些从技能素质、工种工效等各方面来看都应该剥离的富余人员,大多数减不下来;相反,有不少骨干技术人员、有经验的生产和营销管理人员以及重要岗位上的熟练工人,却趁“减员”之机主动通过“内退”、“病退”等合法方式下岗、离厂。去年,这家厂减员300余人,其中近1/3是有专业职称的技术干部,还有一些是在生产一线起骨干作用的技术工人。这些下岗能人中的一部分,现已被当地乡镇或民营钢铁企业高薪聘用,成了原在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是我国众多国有企业必须过的一道关。减员只是手段,增效才是目的。企业不但要积极、稳妥地剥离分流富余人员,还要以此推动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一系列的改革和机制的转换,标本并举,最终才能达到提高经济效益、搞活企业的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