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阅读
  • 0回复

国色天香迎盛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01
第7版(副刊)
专栏:

  国色天香迎盛世
木青
牡丹花向有“国色天香”花王之说,多年来总想去牡丹之乡洛阳、菏泽一睹芳容的我,却总因各种原由错过成行机会,看来只能怨懒了,再不就是心还不够诚吧。说来也巧,就在新闻媒体再次撩拨国人说“今年洛阳牡丹花更盛”的当口,东北大都会的沈阳,竟也亮出“97中国——沈阳首届牡丹花展”的牌子,不禁使我的心扉嘭然一开,喜上眉尖,莫非这众多“富贵之花”也随改革开放跨出“闺秀之门”,下俺这关东瞧光景来了?尤其喜上添喜的是我自童年起就渴盼获得的“劳模”红花,“五一”前夕,竟荣幸地戴在了胸前。我暗想,这不也是花王牡丹吗!
那天,市委领导特意陪我们几个文化界劳模到中山公园观赏牡丹。据一早赶来亲自作介绍的市科委副主任王世伟说,本次参展的高中档精品牡丹花,“国盛花艳”,均从素有牡丹之乡的山东菏泽引进,其中包括绿、黑、蓝、黄牡丹和复色牡丹等名贵品种。另一园艺家补充说,在北国这一季节盛开牡丹,也是一个科研成果……我不由愈感快慰与荣幸。记得儿时父母说过花草也有情的话,联想眼前的牡丹花开,倒真觉得是这么回事了。本来么,我是真要去洛阳、菏泽赏牡丹的,如今在我庆幸自己所获得的荣誉时,牡丹竟自己来了,这难道还不够巧吗?尤其还是经选萃过的精品,人说国盛花艳!
我曾写过许多有关花的散文,包括往往不被看重的白菜花、萝卜花。现在,花王来了,且又是“兵团式”检阅,实在难得,面对此情此景,我焉能怠慢!于是,那一应古今文人吟咏牡丹的诗情便一股脑儿奔涌来了。难怪宋朝欧阳修为之作《牡丹谱》(又名《洛阳牡丹记》),明朝汤显祖作《牡丹亭》,这至少表明这些大文人对牡丹花的赏慕吧。唐朝诗人刘禹锡,出生地即是洛阳,他自然对牡丹情有独钟:“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而常与之唱和的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则对牡丹别有视角:“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支绛燃灯煌煌”;唐朝另一大家皮日休则咏:“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绝,独占人间第一香”……可见牡丹从古到今一向被人视为香中第一,群芳冠,韶华主,因而称“国色天香”是不无道理的。不论宋代称“洛阳甲天下”,还是明代称“天下牡丹出菏泽”,但在颂牡丹为花中之王这点上,是没有争议的。
据说至今洛阳、菏泽还争谁是牡丹之乡呢,我则感到祖国美好而辽阔,仅花王故乡就有两个,何必争个先后呢!传说武则天称帝后,于冬季下诏,要百花齐放,为其庆功。“时至众花多开,唯牡丹不从”。武则天因而动怒,贬牡丹到洛阳去。这就是后来洛阳牡丹最盛,取名洛阳花的缘故……听来十分有趣生动。至于武则天到底能否有那么大的神力,竟调动无言的花草为其助阵,就无人计较了。不过可以想见,人们喜爱它,就编它的故事,不必追根问底。这就无怪乎人们从它花形硕大,香气浓郁联想到“吉祥幸福,繁荣昌盛,荣华富贵”了;同时也就无怪乎从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到鼎盛时的唐都长安,直至当今百花烂漫,朝朝代代非但没败落反而更繁茂的原因了。
千百年来,人们以拥有牡丹成时尚:“家家习为俗,户户迷不悟”、“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逢牡丹花季,芳姿艳质,超逸万卉。自古以来名品多有御衣黄、文公红、姚黄、状元红、娇客三变、胭脂红、王红、魏紫、烟笼紫、墨葵等。现今,随高科技发展,遗传基因用在花卉栽培上,遂使牡丹更呈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状。倘说那武则天当年难叫众花齐放的话,那么现在可就真能实现了。
前边提到我赏牡丹展心情愉悦的两层意思,一是多年所望赏花王;二是所望多年戴上劳模红花。在迎初部长等陪我们赏牡丹后,市委书记又在市委最高决策之地“常委会议室”接待我们,“唠唠家常”,关怀备至。由此,我想到昌达的国风,必有昌达的世风。花要齐放,须有相应的环境,人呢,亦然!而这个环境,是由有灵性的众人创造的。顿时,我感到了肩负的责任,感到自己不能单纯地等待赏花,而要主动地栽花培花护花,创造一个更适于牡丹等花草生长的高文明高科技大环境!
我喜欢牡丹花!我希望牡丹花在我们这个时代开得更美更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