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日本八百伴破产教训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06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日本八百伴破产教训多
张国成
八百伴集团的核心企业,也可以说是母体企业的日本八百伴公司,由于负债1613亿日元,于9月18日宣告事实上的破产,此举将对八百伴集团的海外事业产生消极影响。
日本八百伴公司拥有资本236亿日元,经营地区只在日本静冈县一带,因此,它在日本的流通业界不过是个区域性的中型企业。但是,八百伴与同行相比,在开拓海外事业上显得更有魄力。20多年来八百伴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办了自己的企业。因此,它在海外的名声远比在日本国内响亮得多。走向海外并不是坏事,搞得好,内外并举,相辅相成;事业互补,水涨船高。但八百伴却没有收到如此良好的经营效果,相反,还拖累得母体企业宣告破产。综观八百伴的兴衰,至少有以下一些教训值得人们记取。
固根基。古语说,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八百伴的根本在日本国内。行家早就认为,八百伴在海外的事业与其在日本国内的根基和影响力都不相称。八百伴在其经营历史上丧失过良机。60年代,日本零售业掀起连锁店高潮时,八百伴没能建立起自己在日本全国的销售网,后来想进军全国时,又面临难以与对手竞争的局面。偏居一隅的经营模式,限制了八百伴的实力。没有足够的实力,又想大力开拓海外,自然难免捉襟见肘。八百伴在海外发展后,更不注重在国内的根基。这几年是日本经济发生大变动的时期,日本人的消费习惯,日本的商业制度,国内同行的发展动向等都在发生变化。对这些情况,八百伴无人捕捉,无人研究,无人决策,其国内基础只能是越来越弱。
慎决策。俗话说,商场如战场,一着失误,满盘皆输。八百伴的经营体制不是现代企业的经营体制,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因此,在决策中,主观和一厢情愿的成份很多。往往是主要负责人头脑一热,计上心来,并立即付诸实施。当年八百伴走向世界的决策中,就有赌气的成份。在日本竞争不过,我不争了,我要建立“世界的八百伴”,八百伴海外第一店是在巴西开的。说起为什么在巴西开,有点近似荒唐。八百伴社长和田一夫是某新兴宗教的教徒,他到巴西参加宗教活动,一激动,就决定在巴西投资开店了。后来,他又主观认为香港的华人资本可资利用,又在香港建立了“世界八百伴集团总部”;随着香港回归中国,他又决定把总部迁往上海,并不顾中国人的实际消费水平,建立了“上海第一八百伴”。结果经营效益并不理想。至于他头脑一热宣布“在中国建1000家超市”的豪言壮语,更已成了商界的笑料。
量力行。过日子应量入为出,搞企业更需如此,有多大力量办多大事,事办起来了先巩固已有,然后徐图再举。如此滚雪球,方可成大业。但是八百伴却乱铺摊子,资金不够就举债。特别是八百伴的领导人经常把资金来源寄托于幻想,这更是商家之大忌。例如,他们幻想着成了日本最大的国际流通企业后,何愁投资家们不把大把资金送上门来。又如,破产前夕他们还在幻想着香港某实业家答应过的200亿日元投资。这诸多幻想便注定不可能量力而行。结果90年代初发行的600亿日元债券已进入偿还期,投资银行瞻望八百伴的前景也束紧了钱袋。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结果,八百伴只落得出卖店铺,发不出奖金,最近更是连进货的钱都没有了。
八百伴从一个小蔬菜水果店经过67年发展到一个企业集团,它曾有过辉煌的发达史,曾给予人们不少的成功启迪。走到今天这一步,其中教训发人深省,也许就像成功的奥秘一样,它会有助于人们认识如何使企业绕开激流险滩,达到成功的彼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