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日本经济乍暖还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23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日本经济乍暖还寒
本报驻日本记者张国成
1996年,日本GDP增长率为2.5%。这是日本经济自1992年以来的最高年增长率。日本经济经过三年萧条,走过了一个“U”字形之后,已开始回升。这个增长率尚不及1990年5.5%的一半,但同时又比1993年几近于零的增长率好出许多。因此,这个数字恰当地说明了日本经济的现状:虽已复苏,但明显乏力,仍在低速增长中徘徊。进入新年,日本经济仍处于乍暖还寒的状态,经济界人士丝毫没有表现出经济走出低谷的兴奋。
支持经济复苏的居民消费和企业的设备投资从连年下降开始回升。1996年,居民消费增长了2.7%;企业设备投资增长了5.1%。由于土地价格比前一年平均下降4%,1996年日本住宅的完工率和售出率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外贸顺差1996年比前一年减少31%,为近10年来的最低点。
出现这些“暖”色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从1995年9月起,日本贴现率降到了0.5%。不仅是日本有史以来最低的,也是西方发达国家中最低的。低贴现率刺激了企业进行设备投资的积极性。同时,由于低贴现率造成的存钱无利,也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民间消费的增长。
其次,在过去的一二年里,无论是民间消费还是企业设备投资都找到了新的增长“热点”,即信息产业。近年来,移动电话和简易移动电话在日本迅速普及,在1.2亿人口的日本,移动电话已达6000万个;“视窗95”引发的计算机热至今不衰;数字式照相机、摄像机向民用化发展给已趋饱和的影像机械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形成了新的消费热点。居民消费的需求又刺激了企业的设备投资。在可预见的未来,信息产业这个热点还将继续热下去,从而带动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三,近三年来,包括阪神地震灾区的恢复,日本政府为公共事业累计拨款达60万亿日元。这笔巨款成了日本经济复苏的强心剂,牵动了各个经济门类的发展。
第四,对“泡沫经济”的负面遗产——金融系统的坏帐问题,日本国会通过了决议:动用6850亿日元公共资金加以解决,从而有望抑制金融系统的恶性循环,摆脱这个沉重的包袱。
但是展现在日本经济发展面前的远不是一片玫瑰色。此间专家撰文指出,日本经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很难出现“爆发性”增长,甚至达到“泡沫经济”以前的5.5%都很难。
日本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已严重影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到1997年度末,日本政府的财政赤字将达到476万亿日元。如果再加上原国有铁路的债务,负债总额将达到521万亿日元,首次超过日本516万亿日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这种局面至少引发了两个问题。
第一,日本政府将无力对公共事业进行大规模投资。这一点,从政府编制的1997年度财政预算中就可看出。政府的公共事业投资在经过五年零增长后,1997年度还将下降1个百分点。从日本经济前几年走出“泡沫经济”的危机中可看出政府的公共投资对牵动经济的整体增长起了重要作用。削减公共投资必将给日本经济增长投下阴影。
第二,日本政府为了削减财政赤字,提出从今年4月1日起将消费税税率从现行的3%提高到5%。这虽是迫不得已而采取的对策,但它恰如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削减了部分财政赤字;另一方面也打击了恢复经济增长所必要的消费增长和企业增加设备投资。据报道,日本汽车行业在3月底以前将开展一次销售竞争。因为他们估计,随着消费税的提高将使购买者却步。同时,他们也对今年4月后的设备投资持谨慎态度。
在观察日本经济发展前景时,不能不看到,日本经济行政、金融、税制等各方面的旧有制度已经严重影响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已是势在必行。但是,完成这些改革尚需时日。
目前日本经济的运行规范都是战后形成的,其间不断有修改,但是基本框架没变。50年来,日本经济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赶超型”变成了“发达成熟型”;从“出口主导型”变成了“内需主导型”。与此同时,日本经济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亚洲经济的崛起,与欧美的经济摩擦等,也需要日本改变既成的经济运行规范。(本报东京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