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咱农民的科技靠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08
第10版(科技)
专栏:

  咱农民的科技靠山
河北省河间市国欣农研会董事长卢国欣
我们河北省河间市国欣农研会是农民自办的科技合作服务组织。自1984年创办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农研会依靠群体优势和中国农科院的科技支持,入会农户由12户发展到近5000户,种田效益成倍提高。回顾农研会的发展史,我们由衷地感谢中国农科院的领导和专家们,是他们的辛勤劳动使我们源源不断地得到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使我们农研会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越来越兴旺。
我从70年代担任生产队长、大队农技员开始,就订阅中国农科院主办的《农业科技通讯》。20多年来,我靠它学到了很多农技知识和本领,成为乡亲们信服的高级农艺师。通过《农业科技通讯》,我认识拜访了农科院许多专家学者,为农研会的创办和发展找到了科技靠山。
农研会创办初期,我们得到农科院棉花所的扶持和重视,被筛选为棉花所的试验、示范、繁种基地。14年来,从所领导到专家经常来农研会为农民讲课,到田间手把手地布置试验项目,指导棉花生产。如全国著名的棉花育种专家刁光中研究员,70多岁高龄,到农研会一住就是10天半月,骑自行车往返于品比田、株行田里,帮助农研会筛选繁育新优棉种,从“中棉10”、“中棉12”、“中棉16”、“中棉18”、“中棉20”到近年的基因抗虫棉,每一次品种更新,都大幅度提高了植棉效益。同时,由于农研会转化成果快,形成规模快,也为以上品种的鉴定、审定、推广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14年来,农研会累计繁育中棉所新优棉种近千万斤,为黄淮海农区棉花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
农科院蔬菜所方智远研究员,自1985年以来,优先提供自己培育的早熟甘蓝新品种——“中甘11号”,使我们农研会2000多亩菜棉连作,亩收入达2000元左右。
农科院植保所郑裴能研究员自农研会成立以来,非常看重这个新型的民办科技合作组织,定期给农研会寄送植保农药信息,提供他研制的新农药,从不要任何报酬。
因为农研会得益于农科院的科研成果,所以农研会非常关心农科院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希望中国农科院更加努力,多出成果,为我们中国9亿农民造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