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沙漠新城——乌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08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沙漠新城——乌海
梁存喜
你曾到过茫茫的大西北吗?
你可曾在那漫无边际的荒漠上独自跋涉,忍受着漫长的孤独和寂寞,感受着那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奇谲瑰丽的景象;那时候你以为自己已经走到了天际的尽头,在你的前面再也没有任何城市或者文明存在,有的只是荒凉和空旷……然而倏忽间,你的精神为之一振,目光中闪烁着惊奇的光亮,久久凝神眺望着前方——那里,就在那片荒漠上,在炎热夏季的热流中,在那一片淡蓝色的氤氲里,浮动出来一座美丽的城市的轮廓,高楼、烟囱、立交桥和花园街道……你徜徉在宽阔平坦的街路上,惊喜地观望着路两侧那一座座造型新颖、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还有那一排排依依的垂柳、修剪齐整的灌木和草坪,还有那一丛丛的鲜花,真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更使你目不暇接,惊叹不已。
于是你才知道:这座沙漠上的城市就是乌海市!十多年前,乌海还是一座毫不起眼的小城镇。那时候,这里几乎和荒漠一样古老荒凉,灰色的街道上到处是流沙或污水烂泥,煤烟缭绕的天空上书写着昔日的陈旧、灰暗和杂乱无章。街道狭窄,马路不平。全市两层以上的楼房仅有可数的几栋。下班后,工人们没有什么娱乐场所可去,只能钻到小酒馆里去喝酒;孩子们也没有自己娱乐的天地,只能在想象中构造着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
乌海那时是一只丑小鸭。
谁能想到丑小鸭居然也有一天会变成白天鹅呢?当她从过去的灰色中脱颖而出,抖落身上的黄沙,风姿绰约地屹立在北方这片荒漠上的时候,谁不为她的美丽而惊叹而折服呢?
乌海的每个故事都是由那些普通的建设者和具有开拓精神的领导者共同来书写的。不过,他们用的不是笔墨,而是汗水和心血。
那是一个风沙弥漫的日子,黄沙刮得昏天黑地,就连天上的飞鸟都躲进了巢窠里不敢露面。可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气候中,却有许多人来到了市中心,挥锹的挥锹,抡镐的抡镐,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后来,无论是在炎热的夏日还是在阴暗的雨季,那个地方总是不断有人群来,有时是车水马龙,有时是人山人海;于是很快,一个宽旷的大广场就袒露在了人们的眼前,那就是今天你所看到的十二点六万平方米的乌海市人民广场。那些广场的建设者们有的来自机关单位,有的来自矿山工厂学校,有的来自医院,有的来自商店,有的来自街道家庭;他们当中,有青年,有妇女,也有孩子;有新婚的夫妇,也有已经退休的老干部老工人……他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参加重体力劳动,却不要一分钱的报酬,全部都是义务劳动!
作为乌海市年轻的市委书记、市长巴特尔,知道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有多重!
但是年轻的市长天生就不惧怕困难,他深信:任何困难都是能够得到解决的,关键在于人。
市民们多想有自己的游泳馆、自己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自己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和更多的居民住宅区啊!还有一个又一个项目等待上马,而乌海市自有资金非常有限,建设资金从何而来呢?
曾经在日本留过学的市长没有浪费他从异国他乡所学到的知识,他的思路像九曲黄河那样绕了一个又一个弯子,终于找到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让多家企业的产品入股搞公益建设!水泥厂出水泥,砖瓦厂出砖瓦,玻璃厂出玻璃,凡是产品皆可拿来作为投资的股份,这样既解决了公益建设没有资金的问题,又替产品销路不好的企业找到了一条销路,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很快,游泳馆建起来了,青少年活动中心也建起来了,老干部活动中心也建起来了,一百三十栋居民住宅楼犹如雨后春笋般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大框架已经立了起来……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乌海市就是依靠所有群众的力量、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开展全民集资活动,响亮地喊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和“谁出力谁受益”的口号,多渠道、多途径地筹集资金,一改过去那种单一地由财政投入为财政、企业、个人、集体贷款等多元投入,不到五年时间就筹集资金七点八亿元,全部用在了城市建设上……
现在,乌海市已建成为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街道绿化六十五公里,城市绿地六百九十三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百分之十点三;现有城市公园四座,广场两个,累计新盖居民住宅九十五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增长百分之二十点一六……1996年8月,国家建设部将乌海市定为全国城市建设改革试点城市——内陆地区工矿区城市建设改革试点。接着,乌海市又被国务院和国家体改委批准为“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市”和“全国新一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难怪国家建设部部长在视察乌海市时给予她那样的赞扬和评价:乌海城市规划得好,建设得更好,管理得也不错……
还有更多的人发出和部长一样的惊叹。
这就是新兴的乌海市!
她的今天是这般明媚妖娆,那么我们可以断言:她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作者单位:《草原》文学月刊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