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给进城务工青年更多关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08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

编者按:加强对进城务工青年的教育、培训、服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最近本报与团中央共同召开的研讨会上,不少同志讲了许多好的意见、建议,现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摘登如下。
  给进城务工青年更多关怀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周强
进城务工青年是指离开农村外出务工、经商,年龄在16岁至35岁的青年。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约有8000余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占71.8%。他们已成为城市外来人口的基本组成部分,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体,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劳动力资源和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用辛勤的劳动为务工所在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应看到,大量外来务工青年进城,给城市管理、社会治安、劳动就业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加强对进城务工青年的教育、培训、服务与管理是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务工青年进城有一个双向适应的问题,即务工青年适应城市生活和市民适应、接纳务工青年的问题。在这样一个适应的过程当中,他们难免产生困惑和茫然。客观地讲,一方面是由于他们还未能完全适应城市生活;另一方面,城市一些市民还未接受,甚至排斥、歧视他们。为此,我们要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我们有关部门要大力加强劳动力输出与输入的管理,尽可能地做到流动有序。对劳动力输出地来讲,应加强对外出务工青年进城生活、工作的辅导,使他们对进城务工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对于劳动力输入地来讲,应加强对他们的服务与管理。各地共青团组织要继续抓好东西互助——劳务协作工程,为他们进城务工牵线搭桥。
二是要切实地为进城务工青年提供服务,让他们在城市生活、工作有安全感。他们为城市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我们应该体贴他们,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比如他们的就业、住房、婚姻、子女入学等。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为务工青年提供服务,比如在务工青年中建立团组织、开通维权热线、建立就业培训和介绍机构等。广大务工青年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仍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我们要为他们实现理想创造条件,服好务。
三是切实维护好进城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他们是城市中的特殊群体,是一个弱者群体。一些不平等的劳动条件和雇佣关系往往导致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因此,有关部门要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
四是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进城务工青年的素质。进城务工青年作为城市文明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素质的好坏,文明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文明建设。同时数百万务工青年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必然会加剧当地城市交通、住房、就业、社会治安、环境卫生、计划生育以及社区管理诸方面的压力和困难。特别是务工青年从整体上和城市居民相比,其文化素质、技能普遍较低,法制意识、公民意识普遍较差。因此,在不断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和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应强化对外来务工青年的教育、培训工作,对他们普及文化、科技、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文明程度、文化水平、岗位技能、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目前团中央、公安部等8部委联手实施的对务工青年培训计划,就是要充分利用团组织参与务工青年城市文明教育的优势,在近年内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办1000所务工青年培训学校,培训百万进城务工青年。通过“文明市民讲师团”、“大学生志愿者讲师团”、“优秀外来务工青年讲师团”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提高进城务工青年的素质和技能,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文明公民,成为合格的城市文明的建设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