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深度耳聋患者可重获听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10-10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专家门诊

  深度耳聋患者可重获听觉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长韩德民
我国深度聋患者约有389万人,他们的听力损失在90分贝以上。致聋原因为先天性聋、耳毒性药物中毒、传染病源性聋、噪声性聋等。这些患者通常需要选配大功率助听器来提高听力,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不能通过配戴助听器改善听力或提高言语分辨能力,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及正常的社会交往。近年来,随着人工电子耳蜗技术的发展及在临床上的应用,为深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重新获得听觉功能带来了希望。
22导人工电子耳蜗主要由耳蜗内植入部分、言语处理器、方向性麦克风及传送器组成。声音由方向性麦克风接收转换成电信号后传送到言语处理器将信号放大、过滤、数字化,并选择及编译成适当的信号,信号经由传送器传送到接收器,接收器产生电脉冲传送到相应电极,电报直接刺激内耳的听觉神经末梢,并传送到大脑形成听觉,整个过程只需数毫秒。植入耳蜗内的22个电极分别刺激不同部位的听觉神经末梢,像弹钢琴一样弹出高低不同的音调,从而分辨不同频率的声音,达到改善听力和提高言语辨别能力的目的。
接受人工电子耳蜗植入的患者年龄应在两岁到70岁之间,双耳为深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临床证明使用助听器及其他助听装置不能改善言语理解能力。
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手术约需3小时左右,4周左右时听力学家开始调试人工电子耳蜗外部设备,并应用电脑调整言语处理器,使患者的听力逐渐达到日常生活需要。对患者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儿童语后聋患者的训练需要相对长的时间,先天性聋且无语言基础者则要1年至3年不等。
目前世界上已有1万多人接受了澳大利亚22导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绝大部分患者术后经过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能听懂正常人的谈话,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1996年,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与澳大利亚人工电子耳蜗公司合作引进了澳大利亚先进的22导人工电子耳蜗技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